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所巫贵成硕士在导师周卫平教授指导下,通过3年的随访调查研究,在我国乙型肝炎自然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意义。由周卫平教授主持的“我国乙型肝炎自然史研究”在1998年课题上项目时即得到了中华医学会中青年肝病科研基金的资助。目前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中华肝脏病杂志》上。
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治性、反复性无常的慢性疾病,我国是其高发国家之一,国内总感染率达60%,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既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
研究人员为探讨乙型肝炎自然史,为判断预后、药物疗效分析及药品经济学评估提供佐证,采用回顾性前瞻的方法随访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6年至18年来的转归情况,病例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82年到1993年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该项研究,对以上入选病人进行复查,其间247名患者因搬迁、调离、下岗、地址有误等原因失访,实际随访复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3名。随访中研究人员发现,肝癌发生率趋于年轻化,肝癌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约45岁,在该项研究中,12名患者发展为肝癌,发生率达6.56%,5年、10年、15年肝癌累计发生率分别为0.00%、3.19%、11.56%,平均年发生率0.6%。
据此,研究人员认为40岁以上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一次AFp(肝癌诊断的方法之一)和B超检查,以监视有无肝细胞癌的发生。由于肝癌细胞生长速度快(每半年生长4至6厘米),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更应早期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