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蓝藻毒素危害健康机理及预防对策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现实——
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罪魁之一
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等淡水湖泊周边的渔民就犯怵:那大片大片由浮游生物疯长引起的“绿潮”——水华的突然袭击,造成鱼死虾亡,导致水体黑臭,水道堵塞,水厂停工,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一年的收成。然而,他们并不清楚,水华还是诱发肝癌的三大罪魁祸首之一。
乙型肝炎、黄曲霉素是肝癌的诱因,早已被国内外众多科研所证明,而藻毒素也会诱发肝癌,则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率先发现。由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俞顺章教授领衔的该课题组,经10多年对蓝藻(微囊藻)及其毒素(MC)的深入研究,发现MC等藻类毒素经口或静脉进入体内后,主要累积于肝、肾等器官;研究首次发现MC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肝肾受损,并使胎鼠畸形;研究首次应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基因鼠证明,MC和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诱发肝癌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
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32%,而一年后更是高达56%以上。研究肝癌数学模型证明,MC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课题组还研究出精确、实用、快速地检查各种水体中藻类是否有毒、食品中MC浓度的检测方法。
被污染水体对人类的“报复”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与生命健康休戚相关。俞顺章教授认为:20世纪人类控制了水传霍乱伤寒后,饮水中藻类污染将成为21世纪主要卫生问题之一。
淡水中的“绿潮”与海水中的“赤潮”,被称为是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两大“祸害”。水中藻类污染因何而起?
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的超常规发展,加上对环保问题认识的滞后,在相当长时间内,大量未经处理的农药农肥、人禽畜粪便直排水中,使水中氮含量猛增;同时,含磷洗衣粉源源不断排入水体,犹如给庄稼施肥一样,水中氮磷含量的超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遇到夏季摄氏30度的水温、充足的阳光,蓝藻等得到呈数量级疯长的最佳条件,水面便会在很短时间里出现大片“绿潮”,其中的MC毒杀鱼虾禽畜甚至人类。
据调查,我国从黄河流域开始,各地约有70%的湖泊沟塘均已频繁发生“绿潮”,其中50%“绿潮”中含有淡水水体中危害最大的MC。
防藻毒须从源头抓起
经多年研究,俞顺章课题组给出了防范藻毒作祟的良策:
蓝藻多发生于闭锁水系,应通过水利工程(或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法使静止的湖泊活起来、动起来。如太湖,可引长江活水,激活太湖水,此可谓“流水不腐”,让蓝藻找不到疯长的“温床”。水污染管理要从源头抓起,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等应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严格控制水中氮、磷含量,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不良趋势。
为避免“病从口入”,应管好饮用水源。以河、湖水为主要饮用水的地区,应改喝井水、自来水。有人认为用煮沸的河水、湖水泡茶很安全,这是个认识误区,因为MC耐热,其毒素不易被沸水、茶水“分化瓦解”,而可被活性碳吸收,故宜提倡推广家用活性碳净水器。但得注意,使用净水器也有讲究,要做到每年夏初和夏末都换一次内胆,用毕要放尽残水,还要避免阳光直射,这样,能有效防止MC进入人体。
慎食藻类保健品。有些无毒藻类虽含有一定的营养,但研究人员已从此类保健品中测到MC含量偏高。
专家对城市居民饮用水箱水深表忧虑,尤其在夏天,水箱若清洗不到位,MC便会“虎视眈眈”,伺机发难。
专家认为,须加强全民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这将是攻克MC的根本之策。
上海科技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