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院)始建于1946年,1989年改名为北京地坛医院。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设有床位500张。医院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曾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单位。
医院现有职工64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医疗技术人员50人,中级医疗技术人员143人,初级医疗技术人员340人。现任院长冯惠忠,党委书记刘建英,副院长项晓培、郭丽珠。
全院共有8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科室,此外,北京市卫生局病毒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北京市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龙安医学技术开发公司也设在本院。
1998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市卫生局与北京地坛医院共建,成为全国首家预防医学科研机构与传染病医疗机构合作单位,在预防、临床、科研、教育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充分利用双方卫生资源、优势互补,促使双方的业务再跃新台阶。
1999年9月华北地区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国家级区域性培训中心在地坛医院挂牌。
2000年3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成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24小时开放门诊,随到随诊。主要收治除结核病以外的34种法定传染病,其中以肝炎为主。该院除治疗甲、乙、丙、丁、戊等急、慢性肝炎外,还能高质量的治疗伤寒、流脑、乙脑、出血热、艾滋病等急重型传染病。外科可进行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的一系列并发症的治疗;ICU病房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妇产科能够承担HBsAg阳性者和各型肝炎患者的正常分娩、病理产科和计划生育手术。外宾干部病房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及舒适的休养环境。
医院具有大批现代化医疗设备,在国内传染病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国内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之一,医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曾被国家科委、卫生部列为慢性肝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网的主要成员之一。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老年肝炎、艾滋病等病种的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成果。1984年以来获得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医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教学医院,每年承担约400人的临床教学、实习和见习任务,并接收全国各地的医师来院进修传染病。
几十年来医院造就了一批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如:徐道振、崔振宇、丁静秋、石景昱、程经华等,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业务骨干。
医院病房设备先进,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要求设计,布局合理,室内设有空调、独立卫生间,病员每天均可享受热水淋浴。配餐由专职营养师进行指导。现已成为全市第一家各病房均配有彩电的医院,利于住院患者的治疗休养。
各病区均配有知名专家进行每周查房,严格执行三级查房、三查七对等医疗护理管理制度,保证较高的医疗质量。
肝病科
地坛医院肝病科包括四、五、六、七、八病区,共设床位280张,抢救病床41张,具备现代传染病医院的隔离条件,病房内配有心电监护仪,主要收治各型病毒性肝炎、嗜肝病毒EBV感染、CMV感染、重症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各种原因的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及各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腹腔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癌、黄疸待查以及并存内科疾病的各型肝病。
肝病科在各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国内首先对病原学阴性的肝病患者进行庚型肝炎的检测,并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协作研究庚肝基因系列,已入美国基因库。在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重叠感染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检测及丙型肝炎(HCV)基因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及科研,并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肝炎攻关项目。在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肝炎方面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乙型肝炎方面总结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在国内首先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疗法,在改善肝功能、降低感染率,提高存活率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延用至今,被国内广泛采纳,成为肝炎三大治疗措施之一。
在国内首先研究应用白细胞介素-2,制成自身LAK细胞还输治疗乙肝,并取得一定疗效。在国内首先用国产干扰素α1治疗慢性丙肝,提出治疗规律性观点,在急性期治疗治愈率高,提出应早期治疗的观点。
此外肝炎科在重症肝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肝炎合并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等方面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