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陈丽英教授主持,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基础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新型磁共振对比剂超顺磁γ-Fe纳米级微粒脂质体的研究”,历经4年攻关,于日前结题。该课题在我国首次把纳米级微颗粒应用于影像医学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可以发现5 毫米以下的肝肿瘤。这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早期发现微小肝癌(. .0厘米以下)的磁共振对比剂,一直是国内外影像医学界探索的热点。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研制出一种超顺磁氧化铁微球(直径50~10 0纳米),于90年代后期应用于人体,但价格昂贵,很难在我国推广使用。陈丽英教授等人致力于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比剂,该项研究 199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该项研究采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纳米技术(1纳米=1米/10亿),即应用激光气相合成法制备出纳米级超顺磁γ-Fe微粒子,并将该微粒子外层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处理,制备出脂质体。应用纯种白鼠肝癌模型12只,经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超顺磁性γ-Fe超微粒脂质体,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60分钟做T1加权及T2加权磁共振成像,测量结果表明:应用该对比剂后肝脏信号明显降低,而肿瘤信号无明显降低,从而加大了肝脏与肿瘤的对比度,提高了5毫米微小肝癌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