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医疗进展 > 会议报道 >

乙肝治疗理想终点:表面抗原转阴

更新时间:2009-11-17 09:06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9378
手机版地址:乙肝治疗理想终点:表面抗原转阴

乙肝治疗理想终点:表面抗原转阴

CFp供图

  本报讯(记者 卢文洁)2009第60届美国肝病研究会年会(AASLD)于2009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国际上公认的慢性乙肝治疗理想终点——表面抗原的转阴是此次会议的重点之一,通过免疫控制实现e抗原的转换进而实现表面抗原的转阴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的推崇,并成为本次大会医生继续教育的重点议题。

  表面抗原转阴最接近“治愈”

  目前,慢性乙肝治疗的方向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激发宿主免疫清除病毒。然而乙肝是无法完全治愈的,治疗到什么程度才算“治好”了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表示,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理想目标——金牌,即达到表面抗原转阴甚至出现表面抗体,即俗称“澳抗”转阴,也被认为“临床治愈”;第二是满意目标——银牌,即实现e抗原转阴,俗称“大三阳”转“小三阳”。第三是最基本的目标——铜牌,即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将病毒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在第60届美国肝病研究会年会上,“表面抗原转阴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理想终点”这个观点被再次强调。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肝脏研究中心主任廖运范教授做“解析慢性乙肝自然病程中表面抗原的重要性”的报告,他指出,研究显示,表面抗原清除较单一的e抗原清除,可降低肝癌发生的危险性。

  廖运范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假如表面抗原和e抗原都为阴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为1的话,只是单一e抗原为阴性而表面抗原为阳性的男性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系数为9.6。“因此,表面抗原的清除和转换,应该成为慢性乙肝治疗中,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终点目标。”廖运范教授表示。

  建议:治疗中应定量监测表面抗原

  “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转阴并出现抗体,意味着患者机体可以实现免疫控制,从而可对疾病持久控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侯金林教授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表面抗原的转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传统的“两对半”检测只是表面抗原的定性检查,医生和患者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指标是阴性的还是阳性的,却反映不出表面抗原的量变。患者看到检查结果一直呈阳性,便觉得治疗没有多少效果。实际上,不少患者虽然“两对半”检测显示其e抗原和表面抗原仍呈阳性,但表面抗原的水平却处于下降的状态,这是患者治疗取得进展的“信号”。

  侯金林教授建议,慢性乙肝治疗期间应进行多指标监测,包括e抗原定量和表面抗原定量监测,以此对治疗进行指导。来自意大利的肝病领域权威博尼诺教授也指出,通过监测e抗原和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不仅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和病毒的抑制情况,还可预测停药后实现对疾病的持久控制的能力,是疗效的“风向标”。此外,如果表面抗原和e抗原定量监测显示其水平不断下降,也能让患者更早地看到成功的希望,在后续治疗中坚定信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