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全面展示肝病研究进展与临床成果的盛会
——记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叶胜龙
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和程思远(中国-国际)肝炎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于3月25-2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一次规模空前、高规格的会议
本次会议也是第6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学术会议和第4届程思远肝炎研究基金会国际学术会议。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和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林兆鑫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和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为名誉主席,来自55个国家的2433名代表注册参加了大会,其中国外代表991人,国内代表(包括港、澳、台)1442人,我国两院院士11位。
全球著名讲者云集 全面展示肝病领域进展
本次会议是在我国召开的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肝病学术会议,大会的主题为“肝病治疗的新药研发”,178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了专题特邀报告,全面展示了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和肝移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成果。
为纪念已故大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大会特设程思远纪念讲座,邀请耶鲁大学医学院郑永齐教授作肝病新药研发的主题报告,美国迈阿密大学Schiff教授、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汤钊猷教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姚光弼教授、香港大学范上达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arris教授和英国伦敦学院大学Williams教授等先后就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肝细胞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人中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细胞癌的肝移植、p53抑癌基因网络以及肝病的全球挑战等专题作大会主旨报告。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中东地区、梅奥诊所、HBV-HIV共感染等专题讨论会以及中美肝癌联合研讨会。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现有HBV携带者1.2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一些亚非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患者超过全球的50%以上,大多数患者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有关。自1986年第一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召开后的20年来,我国在肝癌肝炎的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明显缩小,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本次会议通过大会报告、专题讨论、卫星会议、自由提交论文报告和壁报等形式交流了肝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会议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论文摘要701篇,入选475篇,其中72篇为口头报告。议题涉及肝癌、肝炎及其他肝病的基础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各个层面。
在肝癌治疗研究方面,既有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肝癌肝移植等的经验总结与创新,也有对局部消融和生物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的评价,综合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也受到广泛关注。肝癌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包括肝癌细胞信号传导机制与调控,肝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为肝癌的分子预测、治疗新手段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等带来新的希望。转移复发的分子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分子预测和干预治疗的研究显示了可喜的前景。
病毒性肝炎方面的进展主要集中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有效治疗方案的优化,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以及各种新型治疗方法的比较等方面,相关论坛就各种新兴治疗方案以及东西方的临床经验进行了交流,对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难点取得了广泛的共识。此外,中医药在肝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他肝病包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治疗也是会议探讨的热点。
主要国际学会和期刊鼎力支持
本次大会得到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和亚太胃肠病学会(APAGE)等国际学术机构的支持和参与。国际顶级肝病期刊Hepatology、J Hepatol、Liver Transpl等的主编汇聚一堂,由Hepatology主编Blei教授主持举办了主编论坛,论坛就如何发表肝病有关论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交流,鼓励中国和亚太地区的肝病研究人员向顶级国际肝病期刊提交原著稿件。论坛宣告Hepatology中文版在中国正式发行并举行首发仪式。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无论是从参会代表数量还是学术质量上,都已突破了历届记录。与会代表在此次国际会议中交流、分享了各种肝病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及肝病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为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盛会,它为提高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肝病领域的学术水平,促进中外学者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次会议报道邀请部分专家撰写和摘译会议的热点内容,向读者作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