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旺 陈道林 通讯员 严春平 张家盛 贺一红 实习生 张静 刘孝文
【编者按】
近日,省教育厅透露,今秋开学,我省将在省属高校新生中开展贫困生医疗保障试点,由教育厅拨款为贫困生购买商业医疗保险,首批受益学生将达2.1万人(本报9月7日10版报道)。
对于在校大学生和各大高校来说,这是一条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高校里,“救命”募捐越来越多
学生为看不起病而苦恼
据了解,现在武汉大部分高校都是采取“国家拿一点、学校负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方式来负担学生医疗费用。但这“三个一点”的比例,国家并没有统一标准。为了控制费用,高校医院一般只给学生提供价格低廉的基础药品,效果难以保证。
一位同学说,去校医院看病很简单,只要告诉医生患了什么病,医生就给你开什么药。他一次去医院,说自己感冒了,医生就开了“银翘片”,根本就没有检查。
在人们传统观念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身体健康,发病几率小。中国高校医学保健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大学校医院院长刘绪成教授却指出,目前大学生大重病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首先,在高校里恶性肿瘤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仅以湖北大学为例,近3年来就有6个学生患上癌症,其中2个肝癌、2个肺癌、1个卵巢癌、1个血癌。其次,在武汉各个高校,进校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8%-10%,在校期间其中至少3%-5%由隐性转变为显性即变为乙型肝炎。如果按照普通疗法治疗乙肝,通常1年需要1万元。
一旦学生患上大病,学校、学生和家庭都会感到沉重的经济压力。在高校,为患病学生募捐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湖北教育学院外语系2003级一名女生去年被确诊为红斑狼疮,费用约30万元。该生家住广西农村,家境贫困。全校师生为她募捐了4万多元,可还是无法解决她的全部医疗费,女生不幸去世。
每人每年40元,国家拨款杯水车薪
高校为包袱沉重而喊累
据湖北工业大学医院院长刘发祥介绍,我国高校一直沿用1953年实施的公费医疗制度,这套与计划经济密切相关的制度,早已跟不上时代需求。
在湖北,国家对部属高校学生医疗费按每人每年60元拨款,省属高校则是每人每年40元,在医疗费用日益上涨的今天,40元治病简直是杯水车薪。而这杯水车薪的公费医疗,也只能覆盖统招统分的大学生。对于二级学院、扩招和自费的大学生,国家没有拨款,大学生的医疗费用问题越来越突现。
湖北大学在校学生1.6万人,而享受国家拨款的计划内学生仅1.2万人,即不到50万元拨款。据校医院统计,湖北大学平均每名学生每年仅门诊费用就是137元,大大超过国家拨款标准,这还不包括住院费用。学校只有每年从“校长基金”中拿出150万-200万元作为医疗经费投入。
湖北大学医院院长刘绪成说:“哪个学校都不能保证学生不得大病。特别是2002年国家放宽招生条件、体检标准之后,学生进校乙肝阳性的占8%-10%,这些人中10%可能会发病,在校住院每人至少一万元,负担都是学校的。特别是每年几起费用动辄上10万元的重大疾病,就会花光国家下拨的全校学生的医疗费。”
首批受益2.1万人,拨款336万元
政府为贫困生治病买保险
为了改变目前普通疾病治疗水平低、大重病和意外伤害无力保障的现状,许多高校千方百计地在想办法:有些学校将国家拨发的医疗费用一次性发给学生,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武汉科技大学倡议为重病学子建立“爱心基金”;更多的高校则集中为在校生办理商业保险。
刘绪成指出,购买商业保险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贫困生往往无力或不愿购买,但他们其实最需要商业保险。
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姜旭萍表示,今年秋季,省教育厅拨款为贫困生购买商业保险之后,这一矛盾将得以缓解。
据其介绍,省教育厅将按照各省属高校招生人数20%的比例,从教育经费中按生均每年40元的标准设立贫困生医疗保障专项经费,列入预算,由学校集中为新入学的贫困生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贫困生须经过严格的认定和公示,首批受益2.1万人,教育厅为此拨款336万元。
据悉,我省43所省属高校,纳入此次试点范围共32所高校,不包括行业或部门管理的高校。根据要求,贫困生门诊、转诊、住院费用个人承担的比例,原则上要低于非贫困家庭学生,贫困生在门诊中承担的个人费用不高于5%,重大疾病的个人自付不超过1000元。试点之后,明年将在包括部属高校、市属高校、部门、行业举办的高校中广泛开展,将这一惠民政策推行到在鄂所有高校。
刘绪成指出,这一政策仍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商业医疗保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保险公司通常只赔付医疗费用的30%-40%,很多病种、药品都不在理赔之列。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治病难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并较大幅度增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