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政协委员的“新教育实验”
本报记者刘静 2004-3-9 9:57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29岁的朱永新破格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副教授。1992年,成为苏州大学最年轻的教授。1997年12月,朱永新出任苏州市副市长,被称为“中国学教育、懂教育、管教育的市长第一人”。
其实早在两会开幕前,记者就计划采访朱永新了。那时,他已经将自己在今年两会上要提交的提案,贴到人民网强国论坛里征集网友的意见。
一位身兼数职,在学者、官员等多个角色中穿行的政协委员;一位饱含激情、怀揣理想、不知疲倦地为中国教育奔波忙碌的“教育市长”……这一切,自然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也许许多记者都有着同样的想法,于是,本报记者的采访只得在不时被打断中艰难进行。一年走过100多所学校
“每周一到周五,我为苏州市打工。每周六和周日,我为自己的理想打工。”朱永新说。
朱永新的理想是什么?很简单:教育。
“孩子们的学习非常苦,没有快乐,考试制度又把中国整个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希望把中国的教育做得更好一些,让孩子们能学得快乐一点,也能让中国人有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初,朱永新写了一本书《我的教育理想》,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追求和理想。可很多人看后都说这仅仅是理想而已,不能变为现实。于是,他决心要将理想变为现实。
朱永新首先在苏州教育界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包括取消电脑派位、鼓励特色学校、创办教育网站等等。教育理想得以在苏州实践,被朱永新看作是自己平生最得意的事,“能够坦荡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术研究,常常享受到双重丰收的喜悦”。
2002年9月,朱永新开始了他的“新教育实验”,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全国各地推广。
“新教育实验”包括了“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外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在全国20多个省,“新教育实验”都有实验学校。
一年来,朱永新去了陕西、山西、山东、湖南、天津等七八个省市进行调研,到过的学校不下100所。在天津,他的“新教育实验”讲座吸引了2000多人参加。
当然,朱永新也到过很多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调研。2002年9月,他来到了陕西定边,在那里,师生们艰苦的学习工作环境令他震惊。后来,他专门写了一篇《定边教育行》的文章。
“那种情况你很难想像,”朱永新显得很激动,“我见过很多很困难的学校,孩子们学得非常苦,校舍破旧不堪,老师一个月连100元都拿不到,整个学校竟然都没有几本书。同在蓝天下,有什么理由可以相差这么大呢?”
“政协委员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要推进社会公正。社会弱势人群、贫困地区的人群,更需要我们的呼声与关注!”朱永新觉得。
朱永新带来的12个提案中,有10个是关于教育的,而其中有不少就是关注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例如《在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建议》、《关于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的建议》等。一个了解民意的窗口
“不论多忙,每天我都要到网站上看一看。很多人通过这个网站与我交流,这是我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最直接的窗口。”
朱永新所说这个网站是他自己开办的,叫做“新教育在线”。
也许是因为网吧误人子弟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于网络,朱永新曾有一种很深的抵触情绪。直到2002年初,他不单自己没上过网、反对儿子上网,还多次批评自己的学生在网上“陷得太深”。可不知从哪天起,在自己学生的“怂恿”下,朱永新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慢慢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网虫”。2002年6月18日,朱永新开通了“新教育在线”网站。
朱永新在网上一直用真名,大家每天都交流。
慢慢地,网站上聚集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关注教育的人。
在云南思茅地区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里,40多岁的乡村教师罗明带了12名学生。幸运的是,他还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通过一根电话线,罗明老师用“滇南布衣”的网名经常来到“新教育在线”,和外地的老师讨论教学问题。
后来,“滇南布衣”经常在全国各地发表文章,还成为了“新教育在线”的版主,主持“小学教育论坛”。
现在,网站上的教师们每年组织两次规模浩大的支教活动,利用寒暑假,自费到西部支教。
朱永新还在网上开了个“保险公司”,鼓励大家每天到网上写一篇手记或心得,如果一年没有成效,可以到“保险公司”索赔。“这样,许多人逐渐成长起来。”
江苏盐城数学教师张向阳是最早的投保者。2002年8月,一直很苦闷的他向朱永新求助,朱永新送给他六个字:“读书,看网,写作。”从此,张向阳每天开始笔耕不辍,到目前为止已发表了70多篇文章。他说:“我这1年比得上过去的15年。”还有东北的女教师张曼凌,在网站上开了个栏目“小曼讲故事”,每天写一个故事,一年后出了本书,今年快出第二本了。
一个小小的网站,成了朱永新了解社会、沟通民意的窗口和桥梁。网上征集来的提案
朱永新曾做过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是省政协委员中的老委员,当上全国政协委员后,朱永新更知责任重大:“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大家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以及其它问题的看法带到会议上。”
去年7月23日,朱永新开始在“新教育在线”上征集提案线索。到了今年2月19日,共收到500多条信息。“这次来北京开会,我带来的大部分提案都是在网上征集从而获得线索的,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呼声。”
在“新教育在线”的教育论坛区,大家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贴在上面,然后发帖进行讨论。朱永新发现,今年教育评估问题大家谈论得较多。
有的老师反映:“现在的这种评估是在做表面文章,它所起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的。”还有的老师说:“说到评估,大多是政府职能部门闲得没事干而想出来的道道,什么绿化、师德、文明、治安、卫生,他们来都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吃顿大家都很不愿意吃的饭,就走了。”……
老师们的议论引起了朱永新的关注,于是,也就有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教育评估的建议》提案。
2004年2月19日,朱永新将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提案,贴到了人民网强国论坛里,征集大家的意见。
朱永新的提案中,除去关于教育的,还有一个是关于制订《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利法》的建议,呼吁让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样获得从事公务员的资格。这个提案源于强国论坛中网友的建议。
“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共有1.2亿。他们面临着入学、就业、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来自社会的歧视更使他们苦不堪言。有的因此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发生为此杀人的悲剧。”
“这个问题甚至比SARS和禽流感还要严重。”朱永新说,以前自己对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并没有多少了解,是大量网友强烈要求他关注这个问题,才知道全国还有那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
朱永新给自己这一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打了70分,他说:“因为毕竟我还不是专职做政协工作的。我主要的精力是为我的城市、为我分管的社会事业尽心尽职,为我热爱的教育奔走呼吁。当然,这些跟政协工作还是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我认为自己还是基本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