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由1611位公民签名的《要求对全国31省(市)公务员录用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和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立法保护的建议书》从浙江启程。这份代表着全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心声的违宪审查建议书,将分别被送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组副组长蔡定剑的案头(《南方都市报》11月26日)。
将一大批乙肝病毒携带者集聚在一起并催生这份违宪审查建议书的,是一个叫做“肝胆相照”的网络论坛。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乙肝维权论坛,在周一超案发生后聚集了一大批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宣泄途径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注册会员数已达1.6万。今年8月,一位乙肝携带者起草的《违宪审查建议书》初稿出现在“肝胆相照”维权版上,得到网友的不断充实完善,并最终出笼。
回顾这一历程,我很快想到了邵道生先生提出的一个精辟概念:互联网式民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表达意志的一个新的平台,互联网民主静悄悄地介入了现实生活。在网络平台上,公民可以不顾“条条框框”,对国内外的大事畅所欲言。因为身份的匿名和交流方式的便捷、交流对象的拓宽,意志的表达有了更高的自由度,有见地的观点和主张很快能得到响应。互联网式民主无疑健全了民意表达机制,它的力量也就逐渐强大起来。
应该说,互联网式民主的出现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征兆。因为互联网式民主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传统意义上民主的等级,不仅丰富了民主的形式,也是民主本质的回归。从孙志刚事件、非典的反思和刘涌改判事件中,我们已经见证了互联网式民主的影响力。
令人欣喜的是,与孙志刚事件、非典的反思和刘涌改判事件相比,对乙肝歧视进行违宪审查的建议已经实现互联网式民主与现实社会民主的对接。互联网不仅把乙肝携带者集聚在一起,还把他们的共同心声以违宪审查建议书的具体形式递交到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民主的前提是公民自由表达意愿。既如此,只要与现实社会的民主具有同质性,互联网式民主就注定能对现实社会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对公务员考试中的乙肝歧视政策提出违宪审查建议,其实质是公民对现行制度提出革新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式民主的集结下,原本微弱的声音会很快宏大起来。这正如浙江大学法学院章剑生教授所言,“一个人去撞墙,撞一下他不会倒,撞两下也不会倒,但是你不停地敲打,不停地重复,总有一天墙会倒的”。我们有理由对公民的“上书”充满期待。
当然,互联网民主也植根于现实土壤,从互联网民主到社会进步的距离,中间还有积存多年的体制障碍和落后的传统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式民主依然任重而道远。(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