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大四学生雷闯本来很可能被推荐到中科院读研。但因患有乙肝,多方咨询后获知自己很可能被拒,于是写信给中科院500多位院士求助,据悉目前已有一人回应。(2008年9月18日《成都商报》)
600个信封,化作500余封信快寄全国各地,向523名国家院士求助,雷闯看似“疯狂”举动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深深的担忧之痛,因为他患有乙肝,而这很可能使原本成绩优异的他被拒之中科院外。
乙肝学生雷闯的担忧之痛,也折射出不少高校招研中普遍存在的乙肝歧视。想想看,一个成绩优异,有可能被推荐读研的高校学子尚且如此担忧,可见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乙肝歧视远比乙肝病毒本身更可怕。
只因患有乙肝,这些乙肝患者在升学,就业,婚姻等多方面,就比普通健全人更加曲折艰难,失掉了原本应该公平享有的升学,就业机会。然而,乙肝患者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有贡献社会的热情和渴望。可是,我们的社会是否为他们创造了没有歧视的生活环境?我们的高校是否为他们积极的敞开了大门?我们的用人单位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和常人一样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反对乙肝歧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平等的升学机会等,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普遍关注。比如,200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就取消了对公务员的乙肝歧视待遇;新实施的《就业促进法》给乙肝病毒携带者带来了福音,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一些高校招研取消“乙肝禁令”等。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现象依然存在。打个“乙肝歧视”的关键词在百度或谷歌上一搜,可以看到许多歧视乙肝患者的信息,有的单位故意提高乙肝患者的就业门槛,使一些即使有能力的人才也在企业的用工歧视中不经意的流失,有的大学或招研高校往往也以各种理由把成绩优异的乙肝学子拒之高校门外,让他们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而在我们身边,如若出现一个乙肝患者,更是有许多人退避三舍,惟恐避之不及。。。。。。这些对乙肝患者无一不是深深的伤害和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也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才使乙肝学生雷闯有了深深的担忧之痛,为了能够顺利的读研,为了争取到自己和别人公平的读研机会,才有了向500多名国家院士求助的“疯狂”之举。
这些现象无不说明,由于对相关传染病知识的普及还不够,我们依然处在对乙肝的错误认识和歧视阶段,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存困境依然不处不在的存在着。而浙大大四学子雷闯给500多名国家院士求助的举动,这也说明我国对乙肝患者的就业(升学)保障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关爱和保障乙肝患者合法权益的好政策,尚需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雷闯致信500余名国家院士背后的担忧之痛尤为值得深思,要知道,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但有看高楼大厦有多宏伟,马路广场有多宽广,更要看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发展权、就业权是否得到了保障,要看一些诸如乙肝患者等“弱势群体”能否得到人性化的关怀,能否真正融入社会。
在极力倡导以人为本、强调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做足对乙肝正确认识的“功课”,方能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惟有如此,才能让乙肝患者与社会其他群体共享阳光,而不是成为被人们所疏远歧视的“二等公民”;才能让不幸患有乙肝的雷闯们除掉心头的担忧之痛,快快乐乐的享受到自己和他人一样的公平权利。而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