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罪魁,把它从体内清除是治疗的最终目的,但这又谈何容易。至今,抗乙肝病毒虽有有效药物,但尚无满意的特效药。报载:希望与福音羊城某大报头版登载一则消息,标题是:“为广东1000余万患者带来希望,乙肝新药送福音”。内容是7月上旬在香港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传出信息:“全球第一个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已经研制并开发成功”,“广东是我国乙肝高发区,感染率占人口17%以上,即1000多万人,新药的面世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与福音”云云。消息传来,立即引起读者的关注,不少乙肝患者急切希望能用上此药。拉米夫定,确实是经科学家多年苦心研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开发出的新药,我国药物监督管理部门亦批准用于治疗乙肝。忠告读者的意见有三条:一是拉米夫定对乙肝病毒治疗有效,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有限,广东1000多万感染者中适用者仅占很少数。二是任何新药,尤其是像拉米夫定这类抗病毒药,在投入市场后,仍需对其安全性、疗效和适应症继续进行研究和监察。三是拉米夫定防治乙肝的作用尚需在上述观测后才能确定,患者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考虑是否适用此药治疗。转阴,勿轻信误导。
话说抗病毒,先要了解病毒 乙肝病毒的结构
乙肝病毒颗粒包含三种“抗原”,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三种抗原可诱生相应的“抗体”,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外周血液中检测核心抗原技术较复杂,一般实验室不验此项,三对抗原抗体少了一项,故医院验乙肝病毒标志是查“两对半”。通俗所说的“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小三阳”是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e抗原阳性表示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繁殖),e抗体阳性表示复制减少或停止。医学上还常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的核酸(HBVDNA),如阳性亦表示乙肝病毒有繁殖。“大三阳”者大多数核酸为阳性,“小三阳”者亦有小部分呈阳性。迄今尚无药物可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转为阴性,核心抗体阳性表示有过乙肝病毒感染,可在体内长期存在,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乙肝的抗病毒治疗通俗说为“转阴”,实际仅限于将e抗原阳性转为阴性。那些自我吹嘘或通过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广而告之,妄言能把慢性肝炎“大三阳”、“小三阳”转阴者,都是不科学的骗人的谎言,仅仅是为一己私利而误导患者。
抗病毒,仅部分患者适用
乙肝病毒感染者是不是都适宜用抗病毒治疗呢?肯定不是。所谓转阴治疗,实际只是试图将“大三阳”中的一个阳(就是e抗原阳性)转为阴性。因此,e抗体阳性(“小三阳”)或e抗原阴性者,就无“阴”可转。而e抗原阳性却无肝脏损害(如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抗病毒治疗效果也很差,“转阴”亦很困难。所以,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一般不适用抗病毒治疗。适用抗病毒治疗者,是e抗原阳性,有肝损害(如谷丙转氨酶增高),病情迁延超过两个月的乙肝患者。干扰素并不能使乙肝表面抗原从血中消失,但经规范治疗可使e抗原阳性者30%~40%转为阴性,但停药后有部分会转向阳性,而且疗程长(半年至1年),副作用较多,药价亦较高。然而干扰素仍是目前抗乙肝病毒的主要药物。
拉米夫定,尚难言辉煌
拉米夫定(Lamivudinc,3TC)的开发仅数年,先是用于治疗艾滋病,以后证明对乙肝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个受人们关注的乙肝新药能否为人们带来福音,现在还难以估量,姑且对其说短道长。有效但有限“有效”是说该药能抑制乙肝病毒,对乙肝核酸(HBVDNA)阳性转阴性的效果明显。“有限”是指这种抑制是暂时性的,一旦停药大多数患者的病毒核酸会很快又转为阳性;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该药对e抗原阳性转阴性效果不好,因而其适用范围有限。用药是否遥遥无期停药后乙肝核酸会转为阳性,e抗原又不能转阴,这就给医生带来了难题,至今还不清楚需要应用多长时间才有稳定的疗效。有的患者用药已两三年,何时才是停药的合适时机呢?耐药亦难解决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也有相当数量患者因病毒发生变异和耐药而失败。医生们希望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即采取联合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初步结果尚未达到此目的,尚待设计新的研究方案。
安全与方便
此药的优点之一是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疲倦、上腹隐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生率也不高。优点之二是服用方便,每日口服一次即可。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有效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确实给人们带来一些希望。这个新药尚待进一步监测,才能确定其在防治乙肝方面的作用。患者适用此药与否,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审慎决定,不可随意自行购药服用,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