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医疗进展 > 理论研究 >

X蛋白突变是乙肝病毒致癌“帮凶”

更新时间:2008-07-04 19:29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8563
手机版地址:X蛋白突变是乙肝病毒致癌“帮凶”


  记者日前获悉,最近由我国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肿瘤研究室教授张晓东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基因组中,X基因所表达的X蛋白自然突变,与乙肝病毒的致癌作用密切相关。

据介绍,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癌,从而降低肝癌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90%肝癌患者曾被乙肝病毒感染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三位,也是世界上肿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统计显示,在我国人口中,携带乙肝病毒者约占10%,每年因患肝癌死亡者约为15万人,而90%的肝癌患者曾被乙肝病毒感染。

专家指出,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乙肝病毒X蛋白起着重要作用。肝癌细胞与其他种类癌细胞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因此阐明乙肝病毒X蛋白对细胞周期调控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专家介绍,乙肝病毒X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和病毒的转录活性、信号的传导途径、基因毒性应激反应、蛋白质降解等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乙肝病毒的复制、肝细胞的增殖与死亡,并具有促肝细胞转化的作用。因此,人们必须揭示乙肝病毒X基因及其所表达的X蛋白在致癌作用上的分子机制,才能取得肝癌防治的突破性进展。

乙肝病毒X蛋白具有反式激活作用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X蛋白特有的反式激活作用是乙肝病毒与肝癌关联的主要因素,其能反式激活一些细胞基因和病毒基因。反式激活是指一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激活另一“遗传微粒”即脱氧核糖核酸上的调节序列。乙肝病毒X蛋白不直接结合于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而是通过作用于多种转录因子,激活同源或异源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周期及细胞转化;乙肝病毒X蛋白还能与抑癌基因P53、脱氧核糖核酸修复基因等结合,影响肝癌的发生过程。

在此项研究中,南开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和组织中分离得到乙肝病毒X基因突变株。他们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羧基端的第27个氨基酸缺失,对人正常肝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张晓东介绍说:由于青少年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因此更易感染乙肝病毒,女性感染乙肝病毒后多为病毒携带者,而男性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乙肝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有数据显示,约有10%的急性肝炎患者将转化为慢性肝炎,在以后的几年里反复发作,逐渐导致肝硬化,引发肝癌。

他表示,目前乙肝病毒X蛋白的突变原因仍在研究中,但研究发现这一突变过程可能达数十年之久。他认为,从病源入手预防肝癌的方法最为有效可行,因此乙肝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张晓东强调:有些人以为出生时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永远不会发病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只有五年,其后需要分期注射才能确保安全,大家要养成定期检查是否被乙肝病毒感染、重新注射乙肝疫苗的好习惯,将乙肝“扼杀”在“摇篮”中。(张建新 张剑)

X蛋白突变是乙肝病毒致癌帮凶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肿瘤研究室张晓东教授的课题组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中的X基因表达的X蛋白(HBx)的自然突变与HBV的致癌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并初步揭示了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15万人。研究表明,HBV的X基因及其表达的HBx蛋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和病毒的转录活性、信号转导途径、基因毒性应激反应、蛋白质降解等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HBV的复制和肝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并具有促肝细胞转化的作用。因此,揭示X基因和HBx蛋白致癌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此项研究中,南开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和组织中分离得到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突变株,发现HBx蛋白羧基端27个氨基酸缺失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证明该HBx蛋白突变体通过激活NF-κB、Survivin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上调c-Myc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增殖。

张晓东教授表示,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突变体的角度研究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的关系,是对此研究领域的一个导向和推动,可能成为一种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Tags: 致癌  突变  X蛋白  反式激活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