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医疗进展 > 理论研究 >

北京解决病毒性肝炎若干关键技术难题

更新时间:2006-12-23 00:27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366
手机版地址:北京解决病毒性肝炎若干关键技术难题


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北京市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体化研究”通过验收

本报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北京市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体化研究”近日通过验收。由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等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通过建立北京市病毒性肝炎诊断规范、治疗规范和北京市肝病技术服务网络,解决了在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预防和服务等环节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经过三年合作研究,北京市逐步形成肝炎临床诊疗服务与系列研究的数个中心,覆盖从诊断、治疗到咨询服务的几乎所有环节。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严重和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仍有约1.2亿人持续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北京市人口中目前有近百万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2002年下半年,北京市科委在充分调研和组织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体化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共分十个子课题,由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教授牵头,在京的17家单位近百位专家联合承担。

据介绍,临床上有约10%的病毒性肝炎,常规方法不易明确诊断,成为肝炎诊断的“死角”。由我国著名肝炎流行病学及实验诊断学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牵头的病原学诊断课题组,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体系,提出了病毒性肝炎和原因不明肝炎的病原学诊断程序的建议。运用这一程序与方法,使“不明肝炎”的确诊率提高了60%,显著提高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水平。

段钟平说,病理组织学诊断历来被认为是肝炎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应用的病理诊断半定量评分系统多是国外专家基于酒精性、丙型肝炎等非乙型肝炎病人提出的,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众多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课题组通过600余例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不仅完善了我国自己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计分系统,而且首次设计出肝纤维化整体图像分析软件。这一结果使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更加规范并得以量化,诊断水平与诊断效率得到同步提高。

超声检查是目前慢性肝炎最常用和重要诊断手段之一。然而,同样一个慢性肝炎病人,不同医院的B超结果差别会很大,原因是现有标准较为简单笼统,临床应用缺乏规范,一些指标的描述取决于专家个人感受和经验、量化不够。B超课题组通过对681例不同阶段慢性肝炎的45项精细超声指标的研究,提出了“超声积分法半定量诊断体系”,使肝炎的B超结果由目前的以经验描述为主过渡到客观指标量化计分,不仅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定量诊断软件。

课题组研究表明,我国50%以上人群受到过HBV(乙肝病毒)感染,感染后可出现多种不同结局,其原因与遗传易感性关系密切。研究HBV遗传易感性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双重意义。以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李辉为负责人的遗传易感性课题组经研究发现,我国患者体内有多个与HBV感染高度相关的易感性基因,其中与肝炎病程进展相关的易感性基因与国外报道存在较大差别,对这些新发现易感性标志差别的研究,很有可能为HBV感染后的后果预测及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目前,国家“十一五”“863”项目已把这一领域列入重大专题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通过对照研究等技术手段,课题组还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发现和治疗方案,将对北京市肝炎诊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据悉,目前我国“十一五”科技攻关的总体思路已经出台,一系列联合或重大攻关项目陆续开始实施。北京市肝炎研究重大项目从立项、选题、实施与管理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必将对国家、兄弟省市类似重大项目的开展提供宝贵经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