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乙肝治疗 >

α—干扰素胸腺肽支链氨基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更新时间:2000-08-12 00:00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10
手机版地址:α—干扰素胸腺肽支链氨基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解放军202医院传染科

  刘民力 曹文娥 张贤华 赵素艳 丁晓红 杨镇江

  自1989年初以来,我们应用α—干扰素、胸腺肽和支链氨基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一年的临床观察,在肝功改善和HBV血清标记物转换方面均有较理想的效果。现对此期间收治的HBV标记物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活动型肝炎和慢性管延型肝炎)72例临床分析,同时设未应用免疫型制剂治疗的47例慢性乙型肝炎(包括慢性活动型肝炎和慢性迁延肝炎)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

  一、 资料分析

  1、 一般资料:治疗组72例,其中男性62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38岁(22~65岁);对照组47例,其中男性41人,女性6人,平均年龄32.45岁(4~67岁)。

  治疗组中慢性活动型肝炎56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6例:对照组中慢性活动型肝炎45例,慢性迁延型肝炎2例,

  2、 诊断标准:按照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慢性肝炎诊治标准选择两组病例。

  3、 观察项目:

  (1) 治疗组及时对照组病人接受治疗前和接受治疗后的每20~30天检测一次HBV血清标记,其主要转变为HBsAg转阴或滴度下降,HBeAg,抗HBc转阴,抗HBc阳转及抗HBs出现(检测方法:HBsAg为RpHA法,其他四项为ELASA法)。

  (2) 临床治愈好转标准:接受治疗后平均两周检测一次肝功,血浆蛋白,按照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防治方案中规定的治愈标准,即根据临床症状,肝脾肿大,肝功能恢复情况等(包括血清总胆红质定量,硫酸锌浊度度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丙氨酸转氨酶,血浆蛋白定量及白球蛋白比值)判断临床治愈或好转。

  4、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人白细胞α—干扰素,胸腺肽,支链氨酸治疗,具体方法为:人白细胞α—干扰素4×10^5u/日,每天一次肌肉注射:胸腺肽20mg加入支链氨基酸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药物,即10%葡萄糖250ml,维生素C注射注解2.5克。葫芦素片0.2毫克,每日三次内服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治疗期为1~3疗程。

  5、 治疗结果:

  表1 治疗组治疗前后HBV标记物转换情况

 HBsAg(+) HBeAg(+)抗HBc(+)抗HBs(-) 抗HBe(+)治疗前662315011治疗后5587313

  有4例病人治疗后检测HBsAg滴度明显下降,其中3例为1:8,另有2例患者在HBeAg消失的同时出现了e抗体。

  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HBV标记物转换情况

 HBsAg(+) HBeAg(+)抗HBc(+)HBV-DNA抗HBs治疗前4523175 治疗后42141753

  对照组在治疗后有16例表面抗原滴度下降。

  表3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区分总例数治愈数好转数治疗组7257(79.17%)15(20.83%)对照组4722(16.80%)25(53.19%)

  治疗组达临床治愈标准57例,占79.17%,好转15例,占20.83%;对照组治愈22例,占46.80%,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表2 治疗组对照组对HBV标记物效应对比

 HBsAg阴转 HBeAg阴转抗HBc阴转 抗HBs阴转治疗组11/66(16.67%)15/27(65.21%)8/15(15.38%)3/72(4.17%)对照组3/45(6.67%)9/23(39.13%)0/173/47(6.38%)

  经检测对比,治疗组对HBV表现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有转阴作用,且转阴率高于未使用免疫制剂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e抗原转阴作用尤为显著,高达65.21%,与国内各家报道相似,临床观察到HBV血清标记转阴最短20天,最长120天,平均60天左右。

  二、讨论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大批量高纯度的重组干扰素问世,为临床应用干扰素和其他免疫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对此,国内外已有诸多的资料和报道,我们一年来联合应用α—干扰素、胸腺肽,支链氨基酸治疗72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满意,临床治愈率79.17%,HBsAg和HBeAg阴转率分别达到16.67%和65.21%。对消除病毒,控制传染,恢复肝脏功能都有积极作用。现讨论如下两个问题。

  1、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难点在于HBV和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发病。而干扰素即可降解病毒和宿生细胞的m-RNA,使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特异性蛋白合成减少,具较明确的抗病毒作用,又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另有研究证明慢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干扰素系统缺陷,故补充外源性干优素,亦不失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干扰素和胸腺肽有不同途径的免疫控制和调节作用,能激活免疫细胞群,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调理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增强抗病毒效应,支链氨基酸治疗慢性肝炎已有肯定疗效,可以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组织的修复,故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恢复肝脏结构和功能,抑制病毒增殖,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等方面起到协同作用。

  2、治疗组7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57例,达79.17%;表现抗原转阴11例,占6.67%;e抗原转阴15例,占65.21%; 核心抗体转阴8例,占15.38%,总有效率59.7%.,在临床治愈率及HBV血清标记转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者总有效率为31.91%).其中e抗原转阴率最高,时间亦较表面抗原为早,因此,应用此组药物治疗表达HBV进行性复制的e抗原阳性肝炎最为合适,起到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坏死消散作用。

  对血清e抗原阳性孕妇能否具有同样效果,我们没有临床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若e抗原阴转率相同,将使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课题有乐观前景。

  干扰素的使用剂量和小剂量观察组。我们临床应用小剂量干扰素,每日量4×10^5u,每个疗程剂量10×10^6u,疗效优于大剂量观察组报告的显效率32%、42%等。由于小剂量干扰素作用缓和,故副作用极少发生,72例病人中无一例有热、全身不适等症,且经济负担相对减轻,也符合我国国情。

  参考文献:

  1、 王翼综述: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进展,中华传染病杂志1989:7(1)

  2、 马筠综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人类干扰素系统改变及其对策,国外医学传染病学分册1989:16(1):26

  3、 DaVis GL et al:Hepatology1986:6(5):1038

  4、 孙卫民等,干扰素和药物对NK活性的调节,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7:7(2):95

  5、 Hess G et al:lmmumobiol 1986:172:255

Tags: 联合疗法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