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nweipo.com [2009-03-08]
■乙肝患者需定时检查,以跟进病毒、肝酵素(ALT即转氨酶)及肝纤维化的情况。
文:郑雯欣 摄:郑雯欣、资料图片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一向被视为没法根治,而乙肝带菌者到达中年后,病情有机会出现变化。统计显示,约25%的乙肝带菌者会出现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过往,治疗乙肝的药物只限于控制病毒的复制,新的药物除了控制病毒数目外,还可启动免疫系统来抗击疾病,而且不需终身服药,为部分慢性乙肝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乙型肝炎带菌者为数不少,全球约有2亿人受感染,而亚洲及东欧、中欧的南部地区带菌者较多,现时估计中国约有10%的人口是带菌者,而香港有约60万人,带菌者除了面临潜在的肝病风险外,还有机会将病毒传播,所以无论是预防或控制病毒都很重要。
分口服及干扰素两类
现时治疗乙肝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是口服药,以控制病毒在肝内进行被复制,从而减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另一类是干扰素及聚乙二醇干扰素针剂,目的是刺激免疫系统来抗击病毒。前者需长期服用,后者一个疗程约为48周。最近,第19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在港举行,当中发表了聚乙二醇干扰素针剂最新的治疗进展,其临床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的干扰素针剂更能控制病情。
新干扰素 更能控制病情
治疗是否有效,要透过有关数据作指标,而现时乙型肝炎的新方向,以表面抗原的清除,以及e抗原血清转换为目的,当在一定的长时间内,仍能保持抗原的清除,则可被视为临床治愈。来自法国巴黎大学肝病科教授Patrick Marcellin在会内发表了最新的研究,主要比较新的聚乙二醇干扰素针剂及传统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的临床效果。这研究参考了270多名患者为期24周的治疗,当中以聚乙二醇干扰素针剂的一组,有50%表面抗原有显著下降的患者能够获得e抗原转换,而在治疗后6个月,这些e抗原转换者约有20%可达到表面抗原清除,意即医学上的临床治愈。
适合肝酵素高 病毒数目低患者
另一个研究主要对比两药的长期治疗效果,在230多名参与者中,在停止治疗后5年,约有12.2%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针剂的患者,表面抗原被清除,比服用传统拉米夫定的3.5%为高。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力元认为,即使检测不到任何病毒,并不能代表百分百清除,但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针剂的好处是最贴近临床治愈,而48周内每周只需皮下注射1次,完成治疗后不需再服用药物或再接受针剂。不过,陈力元教授指,并非所有患者皆可使用,也存在着副作用。
「通常肝酵素高,但病毒数目不多的患者较为适合使用,若患者已出现肝硬化及其他疾病,如癌症或其他的综合症,则适宜服用传统药物。」
「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冒反应,尤其在头4周特别明显,部分人会出现敏感反应、情绪不安、轻微脱发、甚至血小板低等,通常约隔4至6个星期要接受检查,视乎副作用大小,可能会减少药的成份,或严重的(如敏感反应)甚至要停药。」过往接受这种新药物的患者,每10名就有1位要停药、1至2位要减份量,其余7名可完成整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