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86年开始使用乙肝疫苗以来,在推行新生儿普遍免疫地区,免疫儿童乙肝表面抗菌素原的携带率降低了90%。实践证明,同用其它疫苗可预防相应的疾病一样,通过免疫接种以阻断乙型肝炎母婴间的传播和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
原来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是从乙肝拾者血液中分离提取乙肝表面抗原制成的,称血源乙肝疫苗,经10多年的广泛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乙肝病毒携事者的血液是制备疫苗的起始原料,具有一些很难克服的缺陷,如在疫苗制备过程中,为除去人血清白蛋白和来活可能残留的传染因子,采用了多次纯化程序和多次灭活步骤,因而影响了疫苗免疫原性;在乙肝携带者血液的采集、运输保存和疫苗制作过程中,如不严格管理,即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另外,随着疫苗的普遍应用,乙肝病毒携带者养活疫苗生产也会受到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来源的限制。因此,血源疫苗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疫苗。随着我国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开发和生产的进展,卫生部已作出决定:用基因工程疫苗取代血源疫苗。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研制开发。选定具有免疫原性的乙肝表面抗菌素原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载体,并引入到酵母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构成重组体,重组体就像一个加工厂,可以表达、加工、生产出乙肝表面抗菌素原,即基因工程疫苗,用重组酵母菌生产的称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用重组CHO细胞生产的称重组CHO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纯度高、多疫原性好,临床观察证明,其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血源乙肝疫苗,如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阴断效果可达90%。目前国内生产的两种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已能满足全国新生儿及其他高危人群免疫接种的需要。
为在我国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特别是保护新生儿不感染乙型肝炎,其关键措施是大力提高新生儿的免疫接种率。我国自1992年在全国推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来,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在城市中新生儿的接种率已巩固在85%左右,有的已达到90%以上。但农村新生儿的接种率从总体上看不较低。制订有效策略,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亲手一儿的免疫接种率,使之达到80%以上,才可从城市到农村在儿童中基本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以摆脱乙型肝炎对我们的长期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