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宣传活动 >

第三个世界肝炎日:这不是乙肝……

更新时间:2010-05-25 10:59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3116
手机版地址:第三个世界肝炎日:这不是乙肝……

这不是乙肝……
2010-05-21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王 丹□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这就是肝炎……”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一组针对社会上乙肝歧视现象的调查数据:84%的人会不同程度地冷落患有乙肝的朋友或同事;69%的人对招聘乙肝病毒携带者做员工心有芥蒂;83%的人在患有乙肝之后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患者身份;88%的人认为乙肝的传染途径包括空气、水、皮肤接触等。

  针对上述结果,有专家表示,与其说乙肝患者“被歧视”,不如说乙肝“被误解”。而这些错误的认识妨碍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的入学、就业和正常的社会生活,也引发了公众对乙肝长期以来的恐慌。因此,不仅要讲“这就是乙肝……”,还要讲“这不是乙肝……”,帮助公众特别是患者走出误区。

  “日常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有根据

  众所周知,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3大途径。然而,对于以上3点的解读却是众说不一。什么形式的血液接触会传播?手指上有伤口能和乙肝患者握手吗?口腔有溃疡能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吗?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答案的不确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国家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后,很多人表示质疑与不满。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专家徐道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是很多专家常用的答案。虽然简单明了,但不足以改变公众对于乙肝认识的思维定式。他们需要的是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解释。

  “为什么说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因为乙肝病毒传播依赖于病毒表面覆盖的蛋白包膜,而强酸性的胃酸将溶解这层保护膜,从而使病毒失去传染性。这就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从事餐饮工作的理论基础。”徐道振说,为什么说日常接触不会导致病毒传播?因为病毒传播的前提是一定的病毒载量及新鲜的破口。其中,新鲜的破口通常是指止血小于30秒。而30秒后,血管通常就会自动收缩闭合、血液凝固,病毒将无孔可入。在共同进餐过程中,即便筷子上沾有病毒,经过唾液、菜料等稀释,浓度下降,也不具有危害性。

  “那如果双方口腔内都有溃疡或者出血,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的健康人会感染吗?”面对记者提出的极端例子,徐道振回答,那就要让乙肝病毒携带者用沾上血的筷子直接放在另一个人口腔中伤口处,同时要求健康者的破口止血不到30秒钟。这样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徐道振坦言,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政策的确为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讨回了公道”。对于已经接受了近30年传统乙肝防治教育的公众而言,一时间难以理解和接受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与政策法规相配套的详细的技术解读。“现在还有很多教科书仍将乙肝的传播途径写为‘生物接触传播’,这是很宽泛的概念。如何将科学技术进步体现在教育和政策上,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免疫清除期是乙肝治疗最佳时机

  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9300万人。对于这一庞大的人群而言,何时需要抗病毒治疗、何时只需定期检查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徐道振告诉记者,通常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情进展分为3个时期。首先是免疫耐受期,即机体抵抗力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时期,临床指标反映为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总抗体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乙肝病毒DNA均在正常范围内。这个时候不需要药物治疗。第二个时期是免疫清除期。这一阶段,肝细胞与乙肝病毒开始作战。由于机体自身往往力量不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显著增加,此时给予抗病毒药物则起到了援助作用,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没有规范化用药,单凭肝细胞“孤军作战”,最终代价就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进展为肝癌。最后,一旦在药物帮助下,乙肝病毒被控制,机体则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相对稳定期。这类患者至少需要每半年复查乙肝病毒DNA及乙肝生化指标等。

  如何判断免疫清除期?解放军302医院肝病科主任张鸿飞教授说,除了观察转氨酶外,还要判断肝脏是否有活动进展性病变。“20%的人群在发病时转氨酶正常,此时就要结合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如果患者想立即作出明确诊断,金标准就是有创的肝脏组织学检查。”

  针对近年来媒体经常提出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徐道振直言,这种提法并不恰当。“上述疾病进展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不是必然规律。这取决于是否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吸烟等危险因素、是否有家族史等。实际上,目前40%~45%的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可以自愈,仅有5%~1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一般而言,在未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也仅有1.6%~9.7%的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有2.2%~8%可进展为肝癌。”

  乙肝尚无法治愈也无需终身治疗

  2008年年底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进行的乙肝患者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近25%的患者只愿意接受为期1年的治疗,更有超过五成的患者希望通过药物彻底治愈乙肝。“这些想法虽然不够实际,但也反映了患者的需求。”张鸿飞指出,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乙肝尚无法治愈,治疗目标应锁定在持久免疫控制,即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从体内完全清除病毒,实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是所有乙肝患者的梦想,可以比作金牌;而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出现e抗体,视为银牌;单纯的乙肝病毒DNA恢复正常被看做铜牌。”张鸿飞告诉记者,以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立足铜牌、保银夺金”才是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如果实现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就说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患者日后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则表示,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但绝不意味着终身治疗。以“大三阳”患者为例,若在治疗前乙肝病毒DNA检测小于109,转氨酶高于2倍正常值上限,则约有50%的患者可在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两年后达到“双达标”,即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及转氨酶恢复正常。这些患者继续巩固治疗1年后原则上就可以停药。

Tags: 世界肝炎日  误解  主题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