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宣传活动 >

新书《肝病康复及家庭护理》

更新时间:2008-08-23 09:44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923
手机版地址:新书《肝病康复及家庭护理》

内容提要
肝病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调养和家庭护理,是病人及其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书从肝脏的一般概况、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肝病的生活安排、肝病膳食调养、肝病的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肝病的运动锻炼这六个方面进行了通俗精彩的阐述,力求做到内容翔实、言简意赅、科学实用、贴近生活。本书适合临床与保健人员、肝病病人及其家人阅读。

前言
肝病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目前,病毒性肝炎病源基本得到了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其他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却在逐渐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肝病治疗固然很重要,但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自我调养和家庭护理也不容忽视,因为肝病的养护既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也直接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肝病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调养?家人如何对肝病病人进行家庭护理?就这些肝病病人和家人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编写了《肝病康复及家庭护理》一书。本书从肝脏的一般概况、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肝病的生活安排、肝病膳食调养、肝病的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肝病的运动锻炼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做到内容翔实,言简意赅,科学实用,贴近生活,希望本书成为肝病病人及其家人的好帮手。
有13种征兆预示肝脏疾病,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对照,如果有几种症状同时存在,经过营养调整或休息后,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便应怀疑是否患有肝病,要尽快就医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1)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2)食欲缺乏,有恶心感觉。
(3)持续性低热,或并发畏寒。
(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5)酒量突然减少。
(6)面色晦暗失去光泽。
(7)皮肤呈黄疸色或觉瘙痒。
(8)尿液变为啤酒色。
(9)便秘,便色灰白。
(10)心窝处感到胀闷。
(11)右上腹部闷痛。
(12)黑斑增加。
(13)四肢麻痹、口臭。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通过对人类健康与长寿因素的考察和研究之后,提出:“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的影响。”可见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和疾病康复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身体健康,远离包括肝病在内的所有疾病的困扰,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如下这些。
心态平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起居规律: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定时睡觉、起床;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的膳食:饮食品种多样化,膳食结构科学合理,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适量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方法,要做到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讲究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戒烟、限酒等。
还应经常学习一些养生保健知识,这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疾病都是十分有益的。
无病不知有病苦,有病方知无病乐,切莫让今天的疏忽成为明天的遗憾。最后寄语亲爱的读者朋友和所有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人们:
不要执着于过去,也不要专注于未来,活在当下!


张昌欨
2007年9月 于武汉

目录
第一部分 走近肝脏神奇的世界
一、肝是任劳任怨的好“劳模”/4
二、祖国医学话肝脏/6
第二部分 呵护不周同“肝”共苦
一、肝炎病毒五兄弟的“自白”/10
1.与“吃”密不可分的甲型和戊型肝炎/12
2.浓墨重彩谈乙肝/15
3.丙肝为祸不可小瞧/17
4.助纣为虐的丁型肝炎/19
二、当代流行“富贵病”——脂肪肝/20
三、应酬之风带来“酒精肝”/24
四、“治”不偿失患药肝/25
五、肝硬化逆转难/28
六、穷凶极恶的癌中之王/30
七、伏魔勿忘擒帮凶/32
八、如何挡住病魔施虐的脚步/34
九、巧借慧眼识肝病/38
十、肝病治疗和用药常识/41
1.肝炎用药,你知多少/43
2.肝病病人如何安全用药/44
3.莫入乙肝治疗的误区/46
4.肝病常见问题解答/49
第三部分 肝病生活巧安排
一、肝病重治更宜养/57
1.乙肝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58
2.对付脂肪肝的18招/60
3.肝硬化的饮食调配/62
4.肝癌病人的生活提示/63
二、细节决定肝病疗效/64
1.肝病病人应该怎样吃/65
2.肝炎饮食“宜”和“忌”/68
3.安睡是一剂“良药”/72
4.肝病害怕灰色心情/74
三、四季调肝有学问/76
1.春季养肝/77
2.夏季保肝/80
3.秋季护肝/84
4.冬季补肝/86
第四部分 巧用膳食调肝病
一、肝病饮食疗法的现代观点/90
二、肝病病人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藏”在哪些食物中/92
三、肝病病人怎样吃水果喝牛奶/94
四、一年四季养肝举措/95
五、肝病要会吃/100
1.急性肝炎饮食要分期而异/101
2.科学安排乙肝病人饮食/108
3.慢性肝病该吃些什么/111
4.适用于不同肝病的养生汤膳/116
5.脂肪肝的营养原则/122
6.脂肪肝病人如何自养自疗/124
7.肝硬化的饮食策略/126
8.丰富多样的肝硬化食疗滋补方/129
9.肝癌的中西医食疗观/135
10.肝癌的辨证施膳/138
第五部分 肝病护理——从家里到心理
一、走上康复路——肝炎病人家庭护理/146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急性和慢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原则/147
2.洞悉机明——乙肝病人护理中的要求/150
3.心细如发——肝炎小儿的家庭护理/154
4.举轻若重——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保健意识/155
二、抢夺先机——肝硬化病人的家庭护理和调养/156
1.细节决定成败——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要点/158
2.有备无患——肝硬化并发症的应对举措/160
3.康复路上的红灯——肝硬化病人的禁忌/161
三、与“癌王”pK——肝癌家庭护理更重要/162
1.小处不可随便——肝癌的自我护理和临床护理/165
2.切莫大意失荆州——肝癌病人的压疮护理/167
3.敲好边鼓——肝癌的手术护理/168
四、为肝脏减肥——脂肪肝的家庭护理和预防/170
五、未雨绸缪——肝病常见症状的家庭对策/172
1.肝炎病人恶心呕吐的治疗和护理/172
2.肝病病人头晕乏力的治疗和护理/172
3.肝病病人肝区疼痛的护理/172
4.肝病病人便秘的护理/173
5.肝病病人腹泻的护理/173
6.肝病病人失眠的护理/174
六、面面俱到——肝病护理无小事/174
1.筑起防火墙——肝炎病人的家庭成员自我防护措施/176
2.百密勿一疏——家庭中隔离和消毒/178
3.有矛必有盾——杀灭肝炎病毒的若干有效方法/179
七、心里舒服肝才舒服——肝病的心理护理/181
1.肝病身心调护法之自疗/182
2.肝病身心调护法之乐疗/183
3.肝病身心调护法之心疗/185
4.另类肝病的不良心理及对策/186
第六部分 体育疗法除顽疾
一、怎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193
二、家庭按摩健肝法/195
三、走步慢跑驱肝疾/198
四、肝病者适用的太极拳/199
1.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200
2.太极拳对肝脏血管系统的影响/201
3.太极拳对新陈代谢方面的影响/201
五、确有疗效的瑜伽运动/202
1.瑜伽强肝健身操/204
2.瑜伽护肝养生操/208
六、相得益彰的动静锻炼法/211
1.调身/211
2.调息/217
3.调心/218
七、将保肝运动进行到底/219
1.肝炎病人的强肝操/221
2.肝病的放松疗法/222
3.运动疗法可逆转脂肪肝/224
4.肝硬化病人能参加锻炼吗/229
5.肝癌病人的康复锻炼法/231


第一部分
走近肝脏神奇的世界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那么,究竟肝脏位于身体的什么地方,有什么结构,和哪些器官相邻,它的血液供应和微细结构是什么样子,下面我就带您走近肝脏神奇的世界,揭开肝脏世界神秘的面纱,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除掉头和四肢,就剩下躯干了。而躯干里面就装藏有各种器官。在躯干中间,有一片厚膜的膈墙,叫做“横膈膜”,它把躯干分为上下两个腔洞:上面的腔洞叫做“胸腔”,里面藏有心脏、肺、大动脉等;下面的腔洞叫做“腹腔”,就是腹部,里面藏有肝脏、胰腺、肾、输尿管、膀胱、大肠、小肠,女性还有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器官。
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方,其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处。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上腹部左、右肋弓之间露出3~5厘米,贴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时在右肋缘下不易触及肝下界。
随着人的呼吸和体位的改变,肝脏的位置也会稍有变化。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厘米,吸气时稍下降,呼气时则略抬高。医生给病人触诊检查肝脏的时候,要求病人配合做腹式深呼吸,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肝脏是否肿大、质地如何。如果成人肝上界的位置正常,而在右肋缘下触及肝脏,则为病理性肝大、小儿肝脏下界正常时可低于肋弓。一般正常人的肝脏为橡皮样柔软的组织,当患有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肝脏就肿大、变形、质硬,有经验的医生一摸便会发现异常。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我国成年人的肝脏重量占体重的1/40~1/50。男性为1 230~1 450克,女性为1 100~1 300克。在胎儿和新生儿时,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中国人的肝脏的长径为25厘米、阔径为15厘米。
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看上去呈现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右端圆钝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肝脏由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有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下面略凹,邻接附近脏器,此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纵沟及横沟,右侧沟窄而深,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左纵沟阔而浅,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窝通过下腔静脉。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
如果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来划分,可将肝脏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尾状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又分为右后叶上、下段。
肝的邻近脏器:左上膈面邻近心包和心脏。右上膈面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如侵蚀膈面则会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肝左叶邻近腹部食管前方,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以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的前缘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上曲,后边接触右肾和右肾上腺。肝脏的下面是胆囊,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这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常用“肝胆相照”来形容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肝脏被许多韧带固定于腹腔内,这样它才不会因身体活动和体位变动而受到撞击损伤。肝脏表面被灰白色的“衣服”——肝包膜包裹着。
肝脏的血液供应3/4来自门静脉,1/4来自肝动脉。要知道,肝脏有着三套重要和复杂的管道系统:一是动脉系统,二是门静脉系统(虽然其他脏器也有动静脉系统,但肝脏的动、静脉间有丰富的肝窦,这是其他器官没有的),三是胆管系统(由肝细胞合成的胆汁经由胆管系统排出)。
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是肝脏发挥独特的功能作用的物质基础。肝动脉含有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的重量仅占人体重量的2.5%,而血液供应却占心脏搏出血液量的25%。这就保证了肝脏的代谢库或“化工厂”的功能运行。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1 500~2 000毫升。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肝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支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侧支循环大量开放时也会出现某些部位的病变,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自从发明显微镜以后,使我们知道“细胞”是人体最小的单位,人体由约60兆个细胞所组成。形状功能相同的细胞,集合在一起就成为“组织”,如神经组织或肌肉组织等。几个功能或目的相同的组织结合起来,就成为“器官”,如胃、肝脏、心脏等。而几个功能目的相同的器官组织组合起来就成为“器官系统”,如食管、胃、小肠、大肠集合起来,专门执行与消化有关的工作,就叫做“消化系统”。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肝脏是由大约50万个“肝小叶”组成的。每个肝小叶的直径为1~2.5毫米,中央静脉贯穿其中。在中央静脉周围非常整齐、有序、辐射状排列着许多由肝细胞组成的“肝细胞板”,其间为肝窦。
肝细胞很小,直径只有0.02~0.03毫米大小,它的形态呈多角形。如果把肝细胞放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千倍,可以清楚地看到肝细胞的外面有一层膜,叫做“细胞膜”,其内为细胞质,中间有细胞核。
在肝细胞周围的肝窦内及其间隙有4种重要的间质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有吞噬功能),与肝相关淋巴细胞,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后可形成肝纤维化)。
别看肝细胞很小,人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如物质代谢、解毒功能、生产胆汁、防御作用等,都是由它们完成的。
特别提醒:肝脏是人体内脏最大的器官。当右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区如受到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导致肝脏破裂。
一、肝是任劳任怨的好“劳模”
我是肝脏,就住在主人您的腹腔右上方,胃之上、膈之下,在实质性内脏中我可是最大的一个,是您生命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您可曾想到过我的作用和重要性?
要知道我担当的功能可多了。在主人身体的新陈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这个美名可不是吹嘘来的,是辛苦实干得来的。
在生命功能中,人体所有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把葡萄糖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利用这一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来维持日常生命活动的需要。那么,血中葡萄糖从哪里来?告诉您吧,是我这个“肝脏化工厂”的“糖原车间”在完成葡萄糖→糖原→葡萄糖的转换工程。当吃完饭后血糖升高时,我就会把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稳定的肝糖原储存在我的仓库里,当人体活动需要大量葡萄糖时,我再把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利用,始终调控并维持血糖动态平衡,防止血糖过高和过低。
人体的好多重要蛋白质也是在我的“蛋白车间”合成的,比如清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等。如果我的这一工程出现故障,人就会出现低血浆蛋白性水肿、凝血障碍性出血等严重病症。
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等均在我的“脂肪车间”内进行。
我的肝细胞还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在24小时内可制造约1 000毫升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并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当我的功能明显受损时,可由于维生素A缺乏而发生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征等。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我这里经过生化代谢转化成了无毒的物质,比如蛋白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对人体是有害的,我把它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
可以说我是任劳任怨的好“劳模”。下面具体总结一下我的六大功能,证明我这个“劳模”当之无愧。
第一,代谢功能。
(1)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2)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清蛋白惟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3)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4)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5)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能长期损害时常出现性激素失调。
第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第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来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第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能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病人因肝功能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第六,其他功能: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厚着脸皮摆完了功劳,我要提醒主人,正因为我是人体的“生化中心”,所以我也最怕外来的生物化学“恐怖袭击”。
主人小的时候喜欢在校门外买乱七八糟的东西吃,吃进了“甲型肝炎病毒”,它攻击、破坏了我的肝细胞,发生了“黄疸性肝炎”。幸好我和体内免疫系统联合,制造了抗甲肝抗体,才彻底消灭了这种“侵犯者”。
可是前几年,主人接受不正规输血或血液制品,以及随便去卖血和血浆时传染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它们在搞破坏,主人却没有察觉。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我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甚至发生肝硬化、肝癌。
主人至今还经常喝酒,乙醇(酒精)也是化学物质,而且我对酒精相当敏感。每日饮白酒80~150克,连续5年即可造成肝损伤;大量饮白酒在20年以上,40%~50%的人会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如果已经感染了肝炎病毒的人是绝对不应饮酒的。
另外,霉变的花生、玉米等带有黄曲霉毒素,均有致癌作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直接攻击肝细胞,诱发肝细胞发生癌变。
我的主人啊,我并不娇气,也不是无病呻吟。为了我也为了您自己的健康,请一定要保护好肝脏。善待好您的肝脏,这是保障生命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生活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没有健康的生活是没有质量的生活。
特别提醒:肝脏的作用很大,最令人惊叹的是能自行修复损伤。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工作,仍然能够正常地运作。例如:将肝切除2/3以后,仅仅经过数周,肝脏功能便可逐步恢复,甚至代偿能力不逊于当初。但是肝脏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旦破坏面积或程度超过了极限,肝功能便出现了障碍,麻烦便随之而来,后悔也来不及了。总之,肝在身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我们应该重视保肝护肝知识,并清楚认识到肝脏的功用,因为呵护肝脏非小事,这在防病保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祖国医学话肝脏
祖国医学所说的肝,比西医所说的“肝”概念更广泛更复杂,它不仅是指解剖意义上的“肝脏”,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它就像中央空调调控系统,负责管理身体气、血、水的流通。而人的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例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等都涉及祖国医学中“肝”的功能范围,所以,很早就有“怒则伤肝”“肝属木,木喜条达”之说。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
肝藏血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在《黄帝内经·素问》篇中也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以传统医学观点看来,晚上11时至凌晨3时,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会受到影响。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也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而且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当肝血不足,冲脉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至经闭。
主疏泄即肝气宜泄,肝气是指肝的功能。疏泄是“疏通”“舒畅”“条达”之意,也就是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肝的生理特点又是主升,主动的,所以,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升降适宜,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若“木不疏土”(肝属木,脾属土)还可出现肝胃(脾与胃相表里)不和等症,可见食欲缺乏,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之症状。
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进而出现积、痞块,妇女则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
(2)对情志的影响:肝性如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忌精神刺激。故肝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人的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若肝脏失疏泄则肝脏不舒,气机不畅,精神抑郁,出现郁闷不乐,抑郁难解或开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出现心烦易怒等,反之对过度的精神刺激,又常常是导致肝失疏泄的重要原因。所以“怒伤肝”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3)疏泄胆汁:肝与胆相表里,有经络联系,传统医学认为,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正是因为肝的功能范围广泛、作用大,也有称肝具备“宰相的权力”。古医典《黄帝内经》中还把肝脏称为“将军之官”,即“将军”“统帅”,负责谋略,思考并管理身体运作,还与眼、筋、指(趾)等都有密切关系。另外,肝与胆不仅相表里,而且经络中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
特别提醒:传统医学关于“肝”的观点:久视伤肝,久坐伤骨。肝开窍于目;怒则伤肝;肝属木,木喜条达;人卧则血归于肝。
第二部分
呵护不周同“肝”共苦
肝病历来是人类常见的多发病。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物质代谢器官。随着工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肝脏疾病亦在不断地变化,如营养不良,寄生虫性肝损害等明显减少。但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中毒性肝脏病等发病率却在不断升高。
其实,引发和加重肝病的很大原因是日常生活中对各种致病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呵护肝脏不周。还有就是对已有的肝病重视不够,生活不节,使肝脏再次受伤。所以,要想彻底告别同“肝”共苦的日子,就一定要了解肝病知识,树立护肝意识,从行动上善待我们的肝脏。
根据肝脏的致病因素,将肝脏疾病区分如下。
第一种为肝脏的感染。
(1)病毒性感染: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等)、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2)寄生虫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片吸虫病等)、肝包虫病、胆道蛔虫病等。
(3)肝脓肿: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4)全身性感染性肝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和其他沙门菌感染、布氏菌病、肝结核、回归热、梅毒、疟疾、黑热病、肺炎双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放线菌病、黄曲霉素菌病等。
第二种为中毒性肝病。
(1)金属类:磷、砷及化合物、铅、汞、铋、金、铬等。
(2)氯化碳氢化合物:四氯化碳、四氯二烷、氯苯二烷、氯苯等。
(3)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二胺甲苯、萘等。
(4)药物:麻醉、镇痛、镇静药,抗生素,激素等。
(5)食物性毒素:蕈毒、蚕豆病等。
(6)物理性因素:高温、放射线等。
第三种为营养代谢性肝病。
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营养不良性肝病等。
第四种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第五种为肝脏恶性和良性肿瘤、结节、囊肿。
其中,最常见的肝病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这些也是下文中将重点讲述的。
特别提醒:近年来,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人们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格戒酒是治疗本病的首要问题,可使多数酒精性脂肪肝得到改善。
一、肝炎病毒五兄弟的“自白”
我是老大,人们叫我甲型肝炎病毒。以前由于人们饮食不卫生,我借机经口进入人们体内,在肝脏内繁殖,引起甲型肝炎。这时病人就会出现乏力、食欲缺乏、厌油、恶心、呕吐、尿黄,严重者全身皮肤发黄,偶尔引起重型肝炎,危及病人生命。我在体内作乱,人体内的防御系统就会及时启动,并且产生抗体,最终把我们清除干净。所以我们不能长期在人体内存留,也就不能引起慢性肝炎了。
现在人们开始注意饮食卫生,环境清洁,切实做到防止病从口入,使我再也没有机会进入人体内。人们为了他们自己和孩子的健康,还发明了甲肝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即使我们有机会溜进了人体内,也会被抗体无情地消灭掉,看来,往后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我是老二,是五兄弟中“本事”最大的一个,人们叫我乙型肝炎病毒。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如输血及血制品、针刺、静脉药物依赖者共用注射器、性交传染,以及母婴传染等。我在肝内繁殖,并不能引起肝脏损害。只有人体的防御系统和我作战时,才引起肝脏损害。所以有时我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人无任何感觉,肝功能也正常,这时人们就叫这种病人是肝炎病毒携带者。病人年龄越小,越容易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新生儿被我侵入体内,大多携带终身。
我在体内繁殖捣乱,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就和我作战,这时就引起肝脏损害,病人就开始出现肝炎症状。如果人体的防御系统打败了我们,病情就好了。如果打不败我们,形成拉锯战,就形成慢性乙型肝炎。我的威力最大,引起的重型肝炎最多,慢性肝炎最多。时间长了,肝细胞被我破坏得越来越多。正常肝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多,就会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也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很多抗病毒药物对付我们,大有斩草除根之势,使我们的生存越来越艰难。人们还采取各种措施,切断我们进入人体的途径。同时又制造了乙肝疫苗,使我们逐渐无立足之地。
我是老三,人们叫我丙型肝炎病毒。我进入人体的途径和二哥一样,但远不如二哥的威力大。我通过血液传播的概率很高,同时在吸毒者和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感染率也居前位。然而,我一旦进入人体,人体的防御系统就不容易把我打败,因为我对肝脏的破坏具有持续性、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且容易形成慢性肝炎。被我感染者超过80%的将会发展成慢性肝炎,这也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由于现在有些地方的人们对我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防治,给了我大显身手的机会,使感染率有所上升。四川省丙肝感染率已达3%,就是我的“杰作”。
其实,预防我更多的还是要靠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人们还毫不客气地发明了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对付我,使我的地盘越来越小。幸亏人们还没有制造出丙肝疫苗,要不然我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我是老四,人们叫我丁型肝炎病毒。我是一个有残疾的病毒,我自己不能繁殖,需要依赖二哥(乙肝病毒)的外壳才能繁殖。所以,我只能和二哥同时进入人体,或者进入二哥已存在的人体,穿着二哥的外壳,进行繁殖,帮助二哥损害肝脏,使病情加重。我进入人体的途径和二哥、三哥差不多。我在人体内的命运取决于二哥,二哥存在我即存在,二哥灭亡我即灭亡。如果人们消灭了乙型肝炎病毒,我也就没有活路了。
我是老五,人们叫我戊型肝炎病毒。我进入人体的道路和老大一样,都是经口进入人体。我进入儿童体内,儿童多不出现症状;我进入成人体内,多产生严重症状,特别是孕妇,易发生重型肝炎。人们的防御系统常常把我们打败,所以我们也不引起慢性肝炎。如果人们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我也就不能作乱了。
当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程超过6个月而肝脏炎症仍持续存在者,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有所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在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中占80%~90%,因此,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
另外,还有几个不常见的兄弟,如庚型肝炎病毒等,因为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致病机制还弄不明白,是否有危害就不好说了,更谈不上如何防治了。所以,目前还是让我们“五兄弟”唱主角吧。
特别提醒:重视肝炎急性期的治疗,是防止肝炎慢性化的最佳手段。
1.与“吃”密不可分的甲型和戊型肝炎
许多人记忆犹新,在1988年初,小小的毛蚶,竟使34万上海人卷进了“甲肝飓风”的漩涡中。一时间,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商店停业。据悉,这次“飓风”造成了30多亿元的巨大损失。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传染性很强,且青、中年人所患比例很高,一旦发生大流行,就会对社会人群构成巨大的威胁。
我国甲肝的发病一般在春秋两季,易感人群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15~40天(平均28天左右)的潜伏期即可出现症状。由于易感人群在积累,致使每隔3~5年或6~7年可能就会出现一次甲肝流行高峰。
甲肝病毒在病人发病前2~3周就开始从粪便中排出,而且具有传染性;黄疸出现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和消失。此病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餐具等经口传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也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暴发流行;还可通过血行传播,亦可通过同性恋之间的肛交传播。
在甲肝流行地区,预防工作主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原则。隔离病人,期限不应少于30天;疑似病人及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4~6周。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甲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甲肝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卫生并加强对现症病人的管理;二是主动采用疫苗进行主动免疫,降低甲肝的发病率。所以,基于切断上述两个传播途径,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饮食摊点(店)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对病人的排泄物也要加强管理,同时管理好水源、垃圾,消除“四害”。保护易感人群,即对密切接触过病人的儿童、孕妇及年老体弱者,实行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02~0.05毫升计算,也可按学龄前儿童1毫升,学龄儿童2毫升,成人3毫升执行。注射丙种球蛋白应越早越好,一般不超过接触后7~14天。但这是一种被动免疫,有效预防期仅1个月,必要时可重复注射。甲肝疫苗的研制成功并全面推向临床,对预防甲肝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甲肝的调养和治疗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病人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溶液1 000~1 500毫升加入维生素C 3克、葡醛内酯(肝泰乐)400毫克、胰岛素8~16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茵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茵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戊型肝炎也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且容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
戊型肝炎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孕妇发病率高。此病病死率为2.7%~4.0%,而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10%~39%。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可表现为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两者之比约为13:1。在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化验转氨酶上升时,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要及时检测甲肝和戊肝抗体,以明确病原的诊断。
戊型肝炎的治疗同甲型肝炎一样,最重要的原则是卧床休息。戊型肝炎属自限性疾病,休息好,加强营养,即可痊愈。戊型肝炎不会转变为慢性肝炎,少数病人会有胆汁阻塞,巩膜和皮肤黄染及皮肤瘙痒迟迟不退,但最多半年就可复原。病人死亡率极低,但孕妇则例外,可有高达20%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预防戊肝的疫苗。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戊肝的主要方法。
戊型肝炎的传染流行特点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其传染性较甲型肝炎低。
(1)粪-口的传播途径: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呈多种传播方式。
①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或直接与口接触传播;
②水传播: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③食物污染:带有病毒的粪便污染食物,特别是食用未煮熟的蔬菜或壳类水产品;
④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可充当传染媒介,使食物受到污染。
(2)经胃肠道外的传播途径:戊型肝炎的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所以,经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一般不经性传播。
(3)戊型肝炎在潜伏期末和黄疸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的高峰,传染性最强。在这一时期的病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如果未经消毒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引起疾病的传播。
(4)垂直传播途径,戊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感染母亲传染胎儿,如戊型肝炎孕妇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胎。不但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人胎儿和围生期死亡率很高,非暴发性戊型肝炎的流产和宫内死胎的发生率也很高,约12.4%,推测均由于戊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所致。
病毒性甲肝和戊肝都是能预防的,应积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甲肝和戊肝预防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及时报告疫情:对确诊或疑似病人,都应及时地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正确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及隔离与消毒指导。
第二,管理好传染源:主要是加强对病人与亚临床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的管理。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隔离期自发病之日算起,不少于3周。对可疑者及密切接触者,应在接触病人6周内进行医学观察。
第三,切断传播途径:①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预防甲肝、戊肝的卫生常识。②保护水源,严禁粪便及污物污染水源。提倡饮用井水,并定期用漂白粉消毒,努力做到不喝生水。③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毒。④加强饮食行业的卫生管理,做好公共卫生,并对饮食服务人员实行定期体检。⑤加强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卫生管理,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实行隔离和消毒,并及时报告疫情。⑥消灭可传播甲肝、戊肝的媒介昆虫,如苍蝇与蟑螂。
特别提醒:甲肝和戊肝的治疗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度疲劳及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2.浓墨重彩谈乙肝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被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人大约20亿,其中3亿为慢性携带者。这些病人中25%病情严重,可最终死于肝硬化和肝癌。亚洲是乙肝高流行区。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人群占人口的10%之上,约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每年还有50万~100万的新发病例,数量相当惊人。全国每年有30万人被肝病夺去生命。由此可见乙型肝炎对人类健康危害之大,故有人称“乙型肝炎是威胁全民健康的杀手”。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另一传播方式为母婴垂直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型病毒性肝炎危害很大,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可以恶化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当乙型肝炎病人有肝脏外器官受累的表现称为肝外表现。因为肝炎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肝脏组织的广泛病变,同时还可引起许多肝外器官组织的不同程度损害,常见的有肾炎、血液病、血管病变、关节痛、皮肤病变、心脏病变、胆囊炎、胆管炎等,严重肝炎还会累及胰腺。如果原患有糖尿病,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肝炎病人还可表现为视疲劳、眼睛干涩、复视、角膜浅层溃疡、视网膜静脉扩张等。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可合并有干燥综合征。对以上肝炎的肝外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惕,以免贻误治疗。
医生通常通过以下这些指标来对乙型肝炎确定诊断: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 000);④HBV-DNA阳性。
诊断明确了,对它的治疗就不难。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可逐步恢复工作。
饮食以合乎病人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可参照甲肝调养和治疗的相关内容。中医治疗方面,也与甲肝治疗方法一样。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1)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IFN-α)、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阿糖腺苷、聚肌胞。
(2)免疫调节药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如胸腺素(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IL-2)、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细胞(简称LAK细胞)。
(3)保护肝细胞药物如:水飞蓟宾(益肝灵)、强力宁、齐墩果酸片。
对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治疗,凡有HBV复制指标阳性者,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干扰素。
总之,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其关键在于药物能否抑制病毒复制。当然乙肝治疗还需注重对症治疗,中西药物相结合治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好方法。有效地切断乙肝的传播途径也很重要,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汽消毒或煮沸20分钟;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在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通过体检而知患上乙肝或为无症状乙肝携带者时,有些人会因此背上很重的思想负担,忧心忡忡,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而有些人则相反,在思想和行为上不予以重视,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甚至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人。其实这两种观念都不正确,正确的做法是到一些正规可靠的医院接受治疗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力争早日康复。
特别提醒:有5%~15%乙肝疫苗接种者会出现无应答,即不产生抗-HBs。这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见于HBsAg产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
3.丙肝为祸不可小瞧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我国一般人群受丙肝病毒感染者为3.2%,各地感染情况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2.5%、2.7%、3.2%、3.3%、3.8%和4.6%。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至50~59岁组的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慢性HCV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经血传播: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输全血可以引起,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清蛋白(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概率就越大,如病人抵抗力弱,输血量大,而输入的血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则受血者越容易患输血后急性重型肝炎或亚急重型肝炎,且预后差,死亡率很高。
(2)性接触传播:研究发现丙型肝炎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
(3)母婴传播:此种途径较少见,主要是家庭水平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经检验,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HCV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概率较低。
丙型肝炎的特征是:
(1)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
(3)30~39岁为高发病年龄。静脉吸毒、多次输血、血液透析者丙肝发病率高。
(4)丙肝临床表现与乙肝相似,但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更易慢性化。黄疸发生率及ALT较乙肝低,肝外表现也不多见。
(5)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病人低,有三种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性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病程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6)丙肝易与乙肝同时或重叠感染。这是由于乙、丙型肝炎有共同的传播途径,重叠感染者的预后较单纯的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为差。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预防丙型肝炎,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丙型肝炎最直接且有效的办法。
丙型肝炎病人发病时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症状,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脾大、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到医院检查会发现:①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②抗-HCV阳性;③HCVRNA阳性。HCV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RNA持续阳性者。有上述①+②+③或②+③者可诊断。
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病人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病人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治疗。目前有一些肝病专科医院采用传统的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带者演变为进行性活动性肝炎,病情严重,呈进行性发展。可发展为肝硬化,预后差。
对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检测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急性期血清中一过性地出现HDAg,几天后消失,继之,血清丁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DIgM)阳性。在慢性HDV感染时,抗-HD滴度较高,主要是抗-HDIgG(血清丁型肝炎抗体免疫球蛋白G),持续高滴度抗-HDIgG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指标。
另外,还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DAg以及用HDVcDNA探针检测血清中HDV-RNA,此法灵敏度高,可提高血清HDV检出率。
具体的治疗中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与乙型肝炎治疗相同。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丁型肝炎。
特别提醒:丁型肝炎病毒多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以重叠感染的形式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存。这种双重感染易导致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于原发性肝癌。故积极控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

Tags: 康复  图书  护理  新书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