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器官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还只是一个梦想。近年却不同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肝移植不知圆了多少人的再生之梦。
近日,中山大学因对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实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脏移植学组副组长陈规划告诉记者,早期在肝移植领域,医生关注的是手术方式、免疫药物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现在则更关注病人能否避免肝癌、肝炎的复发,长期健康地生存。在国家、卫生部和广东省各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下,近年他们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标准和方案。
见到陈规划时,他刚刚完成一台肝移植手术。陈规划现任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院长,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多年来,他已为800多人做了肝移植。他说,广东是肝病大省,肝炎、肝癌发病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每万人中就有一人需要做肝移植,如果有供肝,他们加班加点都做不完。目前,肝移植在他们医院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技术,一般3~4小时就可以完成。
我国开展肝移植较国际上晚,但近两年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年肝移植超过100例的医院已超过10家。2003年全国共做了1000余例,超过以往10年的总和,2004年全国肝移植总例数超过2000例,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在手术方式、适应症选择、免疫抑制剂使用、围手术期治疗等诸多环节都有了明显突破。
肝移植有可能为肝硬化和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肿瘤病人找到根治或延长生命的途径,但不是所有的肝脏疾病都适合做肝移植。他们在研究中系统地评价了各种肝移植手术的适应症,使之科学化。这些适应症包括60多种肝脏疾病,主要分为四大类,即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硬化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肝实质疾病、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胆汁淤滞性疾病、肝脏肿瘤。
肝移植的适应症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扩大,早期以肝癌为主,现在70%以上是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五六年前“大三阳”还是禁忌症,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在术前术后将乙肝病毒控制在低病毒负载量,使“大三阳”病人也可以做肝移植,术后复发率由过去的70%下降到10%以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病人,在接受了移植手术后,也比其他治疗手段存活率高。去年下半年,他们意外收获了两个惊喜:帮助一个在该院肝移植的妇女产下了健康宝宝;为一名重度肝昏迷的产妇紧急换肝的同时接生了一个女婴。
国外通过大量病例总结普遍认为,对中晚期肝癌进行肝移植总体远期效果不好。肝癌肝移植的适应症应该是:5厘米以下的单个肿瘤,没有侵犯血管,没有出现转移。由于供体来源困难,国外肝移植首先选择良性肝病,在有充裕的供肝下才考虑没有转移的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