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出 p;lt;<活血化瘀抗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李福山教授
从中医理论上讲,所谓癌症,是人体气血运转不畅造成的,而气血郁滞就容易产生内热。因此,我在治癌方法上采用清热解毒,疏通气血的办法,使思考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抗癌中草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用药的药性多是寒凉药,佐以理气活血药,不用大补药,以免增加病体的内热。用药的目的旨在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力量,这是治本所在。清除内热,气血流行通畅,可使机体的机能恢复平衡,增强抑制癌细胞繁殖的能力,使某部位的癌瘤得到控制或治愈。
癌症病人进行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并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使用中草药避免了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改善或恢复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实践证明,免疫功能的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所以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提高思者的免疫功能,是我治癌疗效显著的关键环节。我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是在临床实践中由浅人深,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来的。应用西医优良的设备确定癌瘤的类型和部位,再以中医的脉相、舌诊来辨认病体的寒热、虚实以及预后,配以相应的抗癌中草药。在用药上既注意整体也注意局部。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再以现代化医疗设备鉴定中医中药的疗效,就是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
我们应当汲取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发挥作用。利用西医诊断再用中医治疗,并使两者融为一体。这是所有医务工作者攻克疑难病症,为人类造福的最佳选择。
中国古书中很早就提出对癌症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正确估计癌症预后均属不良。对大多数癌症的病因,中医是搞不清楚的。而西医流行病学专家们分析认为,癌症病因70~80%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这对中医预防癌症的研究,采取的措施和分析癌症病因,都具有重要的惜鉴价值。在古代医疗条件下,对癌症治疗的疗效如何,没有系统医案可稽,但在实践中应用的许多方法和药物提示我们,治疗得法可延长寿命。古人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待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手段加以整理和研究,推陈出新。除沿用中医传统姑息疗法外,在中医免疫疗法治疗癌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针上创出洽癌的新路。
现在的医学大专院校在中医学科中已增开了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这无疑对中西医的结合会起到积极作用,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当令西医利用现代化设备诊断各种癌症,为中医治疗癌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西方医学对癌症的病因、长期发展过程,用现代医疗设备检查诊断,把癌症的诱导期分析为15~30年:癌症的原位期约5~10年;癌症的侵袭期1~5年;癌症的扩散期1~5年。这些综合分析观点,对临床、对中医研究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和采用中药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活血化瘀抗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李福山教授
肿瘤转移是晚期癌症特点之一,也是常见的致死原因,抗肿瘤转移的研究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Billroth从转移癌尸检例中发现,肿瘤转移常伴血小板血栓存在,他认为肿瘤转移来自于血栓崩解形成的肿瘤细胞血小板栓子。近年通过光镜、电镜、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也证实肿瘤转移与血小板聚集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实验证明血小板数目与肿瘤转移率呈相关性,因此,预防肿瘤转移除早期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热疗及生物治疗之外,开展活血化瘀的中医中药治疗将是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一、肿瘤转移的机理
肿瘤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致可概括如下步骤:(1)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脱落;(2)脱落的肿瘤细胞侵入脉管中;(3)肿瘤细胞在脉管中运行;(4)肿瘤细胞在远隔组织的毛细胞血管处着床;(5)肿瘤细胞向脉管外逸出;(6)肿瘤细胞在具有亲和性的组织中继续增殖,逐渐形成继发性肿瘤或转移溜,以上诸环节具有连续性,缺少任何条件或某一过程,均难以发生转移瘤,因此,尽管脉管中运行着大量的肿瘤细胞,能够引起转移瘤者甚少,绝大部分肿瘤细胞均在运行中被破坏或被免疫清除。
1、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逃逸。有人报道每克肿瘤组织每日约有300~400万个肿瘤细胞脱落,引起肿瘤细胞脱落的原因:(1)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具有较高电荷,细胞问排斥力大,粘着力低;(2)恶性肿瘤细胞可释放许多酶类,如间质胶原酶(interstitinlcollagenase)、基质溶解酶(stromelysin)等升高,使肿瘤细胞侵袭力增强,促进肿瘤转移,(3)肿瘤细胞增殖十分迅速,细呷内微管及微丝排列紊乱,肿瘤细胞依靠自体阿米巴运动,脱离原发瘤。
2、转移瘤的器官亲和性。临床发现转移瘤具有器官亲和性。如原发性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常发生骨转移;成纤维细胞瘤对肝和肾上腺具有亲和性;胃癌易发生肝及腹膜转移等等。有人将肿瘤细胞比喻为“种子”,靶器官比喻为“土地”,种子只有在适宜的土地上才能生殖。肿瘤细胞在靶器官着床是形成转移的关键性一步,常以肿瘤单个细胞或肿瘤栓子形式附着于血管壁上,根据物理学原理,栓子越大其附着力越强,肿瘤栓子附着于血管壁以后,表面逐渐被纤维蛋白等物质覆盖,形成保护层,更加固了肿瘤细胞附着力。肿瘤细胞可释放蛋白分解酶,溶解组织,并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肿瘤细胞穿透管壁,进入靶器官组织内继续增殖形成转移瘤。
二、高凝状态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条件
恶性肿瘤细胞内具有多量纤维蛋白原,瘤体越大含量越高,肿瘤细胞可分泌促血小板聚集物质,如粘多糖及胰蛋白酶等可促进血液凝固,据陈氏报告肿瘤患者约69.3%呈血液高凝状态。又有人报告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为肿瘤高危人群。血行播散是肿溜转移的重要途径,微血栓是癌细胞着床的适宜条件,血液高凝状态是肿瘤转移的潜在危险;据panaka报道恶性肿瘤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肿瘤发生率约为80.6%,说明肿瘤转移与高凝状态、纤溶系统紊乱有关。肿瘤细胞脱落微泡中含组织因子,产生凝血酶,结合在血小板表层,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癌栓子。因此,肿瘤患者常呈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促进了癌栓形成,为肿瘤转移创造了条件,高凝状态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导致恶性循环。
三、活血化瘀抗肿瘤转移机理
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常以血瘀证为表现,但亦见少数无血瘀表现者;血瘀证者并非完全表现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或血瘀证者皆可活血化瘀治疗。活血化瘀具有以下功能:(1)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2)抑制血小板聚集,(3)降低血液粘度,(4)抗血栓形成,(5)对纤维蛋白有溶解作用,(6)降低血脂,(7)改善血液动力学,(8)调节兔疫功能,(9)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10)促进肿瘤细胞脱落。活血化瘀治疗可以增血血流速度,改善组织乏氧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细胞杀灭和清除,抑制癌栓形成和着床,使肿瘤细胞在运行中被破坏,显示了抗肿瘤转移作用。
四、活血化瘀药物的选择
据有资料可查的活血化瘀药物已达数十种,按其主要功效可分为:养血活血药(丹参、川芎、鸡血藤、当归),活血化瘀药(红花、川穹、五灵脂、丹皮、益母草),攻血散瘀药(大黄、元胡、苏木),破徵祛瘀药(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桃仁、郁盒、刘寄奴).抗血栓形成可选用菖蒲、急性子、木通、苏木、炙甘卓及吴等,动物实验证明对血栓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红花、当归、五灵脂、薤白、赤芍、丹参、木香、大腹皮、陈皮、青皮、厚朴具有增强纤溶作用。川芎、红花、赤芍、五灵脂、没药、血竭、丹皮、穿山甲、元胡、桃仁、蒲黄、当归具有降低粘附性作用。丹参、蒲黄、当归、血竭、葛根、益母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中国医科大学以三棱、莪术、水蛭、瓦楞子、苏木、红花等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林氏用法瘀行气、软坚散结药物(三棱、获术、郁金、川芎、八月札、丹参、水红花子、石见穿、生牡蛎等)治疗原发性肝癌,一年生存率达60%。
活血化瘀疗法可以提高放疗、化疗及热疗的敏感性,减轻其毒副反应。活血化瘀可减少渗出,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缩小肿块,促进癌细胞变性、坏死。但活血化瘀可增加出血倾向,亦有人报道丹参等药物动物实验证明可增加癌扩散,但临床尚未见此报道。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应与其他疗法如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滋阴补肾或祛湿化痰等相配合,不宜单独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