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李君把一份名为《中国肝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呈交到了总裁办公室,因为在今年1月28日《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发布之后,公司高层开始对这一用药领域积极关注起来。李君是华南一家中国制药企业调研经理,她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公司开发新药前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分析,而上述的分析报告正是她针对当前不少制药企业药品开发热点领域的一次调研结果,其结论就是“风险与潜力并存,而风险甚于潜力”。
据笔者了解,类似这家企业一样,全国还有许多制药企业在关注肝病药物市场。但当他们在面对肝病药物开发方向和可能的药物治疗效果,面对跨国公司的专利肝病药物和中国本土中药、保健品强势品牌,面对肝药市场整体信誉度及消费者日趋理性的购药行为时,却又一片茫然起来。
跨国药物来势汹汹
目前,跨国主流肝病治疗品种都有自己的产品定位,如拉米夫定定位在治疗慢性乙肝一线用药,适用于未曾接受过治疗的“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定位在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病毒发生变异的患者;泛昔洛韦定位在治疗乙肝的适应症,和拉米夫丁联合治疗可能有加强作用。罗氏干扰素定位在未曾接受过治疗的“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和先前治疗不成功的“小三阳”慢性乙肝患者。这些药品中的大部分都在过去10个月里进入了中国市场。
葛兰素史克拉米夫定1999年进入中国,经过4年的市场开拓,2003年单品销售收入接近5.5亿元,2004年已超过5.6亿。拉米夫定及其复议制剂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独家销售,由于其价格较高,每片达到17元,乙型肝炎患者一年周期的疗程费用达6200元,致使国内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疾病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2005年9月6日,葛兰素史克宣布阿德福韦酯(贺维力)在中国全面上市,抢到了市场先机,部分缓冲了施贵宝“恩替卡韦”即将上市给拉米夫定带来的压力。葛兰素史克称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后,人体内乙肝病毒变异率低,且对服用拉米夫定导致变异的乙肝病毒也有效。它将“阿德福韦酯”定位为二线用药,只用于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而“拉米夫定”仍为新患者的一线药物,这种定位进一步扩大了市场。
今年5月17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治疗乙肝新药恩替卡韦(博路定)广州上市会在广州大厦举行,广州100多家药房参与上市会,业界反响不错。事实上,今年2月25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曾在上海宣布,经过9年研发的口服抗乙肝病毒新药恩替卡韦片已在中国全面上市。该药是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核苷类似物,2005年11月15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上市批准,距该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仅7.5个月。
北京诺华制药公司已在2006年2月向SFDA递交了其乙肝新药替比夫定注册申请文件,此前诺华方面先后向美国和欧盟提交了相同申请。诺华公司宣布替比夫定已在中国完成III期临床,该药有望在2007年第一季度之前在中国上市。目前,诺华制药设在北京昌平的药厂目前正在扩建中,扩建后产能将增加1倍,主要用于生产明年将在华上市的乙肝新药替比夫定。替比夫定由Idenix公司和诺华合作开发,诺华享有替比夫定除欧美主要国家之外的独家市场销售权。
罗氏公司长效干扰素派罗欣在未被批准为乙肝治疗药物之前,在中国城市医药干扰素用药市场中,一直占据着21%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被批准为乙肝治疗药物后,其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不容忽视。
据了解,目前已上市乙肝治疗药物葛兰素史克拉米夫定市场价约17元/片,阿德福韦酯价格约21元/片,百时美施贵宝恩替卡韦价格39.2元/片。
国产药物任重道远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数十家制药企业从事肝病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有十多家企业正在加紧研制“阿德福韦酯”,包括江苏恒瑞制药、江苏正大天晴制药、广东肇庆星湖科技等,部分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并至少已经有3家企业获得了阿福德韦脂的药物生产批件,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12日正大天晴公司从SFDA获得生产批文,而此前,已有天津泰普药品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等两家企业获得。可以预想,当这些产品都获批生产后,又必将面临“阿德福韦酯”仿制药之间的激烈竞争,市场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江苏正大天晴制药无疑是一家致力于肝病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该企业用近二十年时间开发出了“强力宁”“猪苓多糖”“甘利欣”“天晴复欣”“天晴康欣”“天晴顺欣”“天晴甘美”等肝病治疗药物,这些品种各有侧重,进一步细分了市场。其中“甘利欣”和“天晴复欣”是主要品种,单品年销售均在2亿元以上。同时,该企业肝病药物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传染病医院以及400家以上的三甲医院,占居国内肝病用药11%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每年约100亿元乙肝药品市场总容量中,西药占到约30%,中药占到约70%。6年前,我国乙肝药品大流通市场虽然有些新药如蒂达胶囊、金马肝泰、熊胆乙肝、中隆肝脾康和二十五味松石丸等品牌陆续创造市场佳绩,成为单品种年销量过亿元的产品。但像护肝片、乙肝宁冲剂、肝脾康胶囊、消炎利胆片、肝舒片等这样的传统产品,销售情况都没有什么明显变化。2000年之后,速立特、甘必康等大行其道,速立特曾创造年销售8亿元的业绩,并且,这种业绩一直延续到2003年底。甘必康在地县级市场以公益活动的方式也创造着自己的辉煌。葵花护肝片在传统肝药品种的一片寂静中崛起,持续了数年的销售辉煌。虽然中药产品占据我国大部分乙肝治疗市场,但我国乙肝国产药品的市场状况非常严峻,总体市场分额逐年减少。
目前,在肝病用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OTC市场进行销售。这一部分肝药主要集中在保肝护肝这一功效上,以中成药居多。其中护肝片、乙肝宁冲剂、肝脾康胶囊和消炎利胆片主流品种,有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而在“圣肝胶囊”“蒂达”“速立特”等炒作产品之后,又出现了“新甘道”“亿肝王”“海名威”“韩达康”“奥星”等多个治疗肝病的炒作品种,市场可谓一片混战。
市场潜力与投资风险
据有关部门统计,甲、乙、丙、丁、戊、庚6种类型病毒性肝炎中,除丁、庚型肝炎我国少有发生外,其他类型肝炎均已流行。中国肝病人数约占全球肝病人数近1/3,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其中全国约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其中1/4最终发展成慢性,乙肝已成为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面最广、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由此可见,中国是肝炎大国,肝病用药的研究进展也因此备受关注。中国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所致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500亿元。
众所周知,中国乙肝患者在所有类型的肝病患者中数量是最大的,因此针对乙肝药物的市场竞争就最为激烈。但在乙肝治疗中,世界公认的药物就只有三种,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但前两种类别中,产品市场销售集中度又比较高,甚至拉米夫定的专利期要到今年9月。因此,一个新的乙肝药品要挑战这种既成的格局,无疑需要具备较为强大的实力。
干扰素市场相对集中,并且多为国内生产企业所控制,但国内生产厂家众多,产品竞争早已步入价格竞争的阶段,利润较薄。
据中华医学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乙肝治疗方面,有73%的患者采用中成药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只有19%的患者在接受口服和注射抗病毒的治疗,而在国际和国内公认的相关治疗指南上则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目前国际公认抗病毒疗法是乙肝治疗主要途径,但在这方面的药物研发上,无论是从研发硬件标准上看,还是从操作规程和人员水平上看,我国均处于劣势地位。
那么,乙肝药物研发应从何处入手?笔者认为,在治疗性乙肝疫苗和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类方面,我国与国外目前的研发进度相差不大,可以进行深度研发,特别是在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类方面,更是具备了长期应用天然药物的先天优势。仅如甘草,中国就至少开发出了包括“强力宁”“甘利欣”等5个肝病新药。
重组α-1b干扰素中,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深圳科兴公司和北京三元基因公司是主要的生产厂家,人免疫系统蛋白α-2A干扰素则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沈阳三生制药等6家企业所控制,重组α-2b干扰素则由哈药生物公司、海王英特龙、北生药业等13家企业所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