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达到1.2亿人,其中两千万是乙肝病患者,我们国家一直戴着“乙肝病大国”这顶沉重的“帽子”。近日中国治疗乙肝疫苗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令人振奋——
“乙肝大国”急盼征服乙肝病魔
【本报北京10月29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陆云红)这两天,在全国最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公益网站“肝胆相照论坛”上,一条消息因为被病友争相点击而被固定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消息的题目是《中国治疗乙肝疫苗取得重大进展》。
清除乙肝病毒
这条消息给乙肝患者带来两个喜讯:位于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吴玉章教授率领研究小组研制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目前正开展II期临床研究。这是国际上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我国拥有该疫苗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等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正准备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它能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
“预防性疫苗就好比是楼门口的保安,可防止坏人进入;治疗性疫苗则是楼里的警察,能将已进入大楼的坏人制服。具体来讲,第三军医大学采取的办法是‘当场击毙’,复旦大学采取的办法是‘实施拘押’,均是让病毒无法继续为害。”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形象地阐释这两种疫苗的作用。他说,这些研究成果一旦成功上市,将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大幅提高乙型肝炎的治愈率,对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作出重要贡献。
吴玉章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1989年即开展针对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于2003年6月获准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通过对52名健康志愿者为期9个月的观察,初步证明该疫苗是安全的,可有效地在正常人体诱导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此前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够清除动物体内病毒,这也意味着有可能使人体肝炎病毒由阳性转为阴性。
去年6月,该疫苗获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已有46例慢性乙肝患者在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的试验中完成用药疗程,正进行密切随访观察,以进一步验证该品对乙肝受试者治疗的有效性。
“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国家Ⅰ类新生物制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该专利含76项权利要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医药产品专利权要求最多的专利。该疫苗临床研究工作严格按国家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后,尚需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在更多患病人群中进一步考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经国家批准后进行工业化生产,成为可以使用的疫苗。”吴玉章教授表示,
“我国每年治疗乙肝支出高达300亿—500亿元。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预防性疫苗对已感染者无效,在新生儿人群中接种时,有效率也只有85%—95%。且国际上缺少‘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根治手段。”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称,这两种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和上市,将对中国控制乙肝这一威胁最大的疾病产生积极意义。
消除乙肝歧视
“在我们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间,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网友中间,我们互相称为战友,这个称呼有两层含义:一是战胜病毒,战胜疾病;二是战胜歧视现象,和社会愚昧、落后的现象做斗争。”“肝胆相照论坛”权益版版主陆军这样说。
陆军认为,乙肝歧视已成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令他记忆深刻的有这样几件事:
——2003年,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在报考公务员过程中,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未被录取。周一超一怒之下,持刀行凶,把负责招录的人事干部刺成一死一伤。
——2005年,江西一位22岁的女青年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单位开除。之后男友也把她抛弃。失业与失恋的双重打击令这位女青年无法承受,绝望之中她用汽油把男友家的房子烧了。
——今年10月,19名学生而因携带乙肝病毒,而被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五中学退回原籍,这可能是中国第一例乙肝歧视造成的未成年人权利受侵害的案例。
在为受害者依法维权的大量实践中,陆军深切地感受到,乙肝歧视作为一种近年来集中出现的社会现象,缺乏明确的专门法律予以规范,各个相关方也都没有成熟的行为模式来应对,使得这种现象无法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这个信息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个人隐私来进行保护的。每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公共交往过程中,不对外公开自己的携带信息,是非常正常的,非常合理的。”
“由无知造成恐惧,由恐惧导致歧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卫生部肝炎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苏崇鳌研究员剖析乙肝歧视的真正原因在于很多人不知道乙肝病毒是怎样传播的。“其实,乙肝虽然是一项传染病,但它的传播途径却很有限,只是通过母婴、血液、性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乙肝病人需要及时治疗,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也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来传播,应给他们正当的权利。”
普及防治知识
“其实我从小就是乙肝病菌携带者,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向大家透露这个秘密。”在今年肝炎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乙肝防治宣传大使、香港影星刘德华的一番话,引来全场一片哗然。他坦言,这正是自己出任这个大使的原因之一。当天,正是影星傅彪因肝癌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我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让老百姓明白乙肝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病,是如何传播的,自觉、正确地对待乙肝的预防、治疗。”苏崇螯说。
苏崇螯表示,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它是从社会筹集资金,协助政府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这几年基金会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开展乙肝知识的普及,还有乙肝的预防接种,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四川、甘肃、青海的一些地方,给他们接种乙肝疫苗。在全国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印发宣传材料,让大家知道肝炎的防治知识。
苏崇螯深深感到,我国大多数群众对肝炎防治知识认知度还很不够,“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此,乙肝是关系到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家庭的事情。”
相关链接
中国为何成为乙肝病高发区
资料显示,中国是乙肝高流行区,约57%的人口过去或现在正在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9%的中国人口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成为乙肝病高发地区?近日,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这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王陇德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习惯,“乙肝的传播和很多生活习惯及行为有关系。比方说共用牙具、共用刀具刮脸,以前很多男同志都在公共理发馆理发,理完发了以后还要刮脸,或者刮一刮颈部。只要刮破一点,乙肝病毒就可以感染。这种方式在中国比较普遍,可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是非常少见的。”
王陇德表示,这些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已久。比如以前的剃头挑子,都是共用刀具。还有比方说通过性的方式传播,通过母婴传播。另外还有扎耳朵眼、文身、文眉,这都可能传播乙肝。
错误或无用治疗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乙肝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对乙肝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征服乙肝并非是不可能的目标。而征服乙肝的最大障碍在于患者本人。
庄辉说,患者本人是征服乙肝的最大障碍,由于一些应该治疗的患者未能接受正规治疗,不该治疗的却在接受治疗,而且是错误或无用的治疗。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劳民伤财,患者本人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有些情况甚至使病情恶化。
庄辉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两类患者都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相应的检查,但何时应用抗病毒治疗必须基于检查结果。但是只要乙肝病毒在积极复制,肝功能受损,患者都应该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免最终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