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文章解读:我国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 社区联动全周期预防肝病
一、当前防治成果
-
感染率大幅下降
-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从1992年的1.2亿降至目前的7500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降至0.3%,提前实现世卫组织西太区目标。
- 乙肝疫苗接种覆盖99%新生儿,减少约3000万慢性乙肝感染新生儿。
-
治疗可及性提升
- 抗病毒药物价格降低,30岁以上有病毒复制的患者均可接受治疗,显著减少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 全国209家医院获批首批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现存挑战与应对
-
诊断与治疗缺口
- 当前慢性乙肝诊断率仅22%,治疗率15%,距离世卫2030年目标(诊断率90%、治疗率80%)仍有差距。
- 对策:推广成人乙肝筛查,建立医院-社区协作网络,扩大高危人群筛查覆盖面。
-
肝癌风险防控
- 未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年内肝癌发病率达14%,肝硬化患者达30%;临床治愈后风险可降至1%。
- 对策:强化“临床治愈”理念(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推动早诊早治。
三、创新管理模式
-
社区-专科联动机制
- 北京、上海等地试点“肝病全周期管理分级诊疗”,社区医院负责疫苗接种、筛查和随访,三甲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转诊绿色通道。
- 案例:北京崔各庄社区通过联合门诊将疑似患者转诊至地坛医院,实现高效诊疗。
-
数字化管理
- 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检测数据实时同步,异常结果自动预警,优化患者长期随访。
四、国际经验与未来展望
-
借鉴全球策略
- 参考欧美“微消除”模式(针对特定高危人群集中干预),结合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优势。
-
2030年目标路径
- 扩大临床治愈门诊覆盖,加强基层医生培训,推动医保政策覆盖筛查费用。
结语
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已从“高流行”转向“精准管控”,通过疫苗接种、治疗革新和分级诊疗的三重突破,为全球消除肝炎危害提供中国方案。下一步需聚焦诊断率提升和社区医疗能力强化,确保2030目标如期实现。
(注:完善内容补充了数据对比、国际经验及具体案例,结构更清晰,突出“防治结合”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