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步而抗老化新方法也不断出笼,延缓老化、永保年轻不再是梦?
文/顾景怡 摄影/吕恩赐
如果秦始皇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到来,他就不必派徐福到东瀛,而是花重金飞到日本打胎盘素、到瑞士打活细胞,或是在以色列的死海里泡一泡。
想要青春、长寿,自古皆然。多少人希望世上真有仙丹灵药可让人不只延年益寿,甚至返老返童。
世界上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居民寿命,在上个世纪已有大幅的增加。台湾地区1952年时,民众的平均寿命男女约是57岁和60岁。到了2000年,已各是74岁和78岁。
科学仍在大步前进,对老化的秘密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认识。
而许许多多以抗老化为号召的保健、美容或治疗方法也纷纷出笼。无论是维他命E、银杏叶、荷尔蒙……都燃起人们对延缓老化的希望。
但是人类究竟可以延缓老化到什么程度?以目前的科技可以让人常保年轻?而不用付出太多代价吗?
青春可否不老?
虽然全世界有愈来愈多人进入百岁人瑞的行列,但许多科学家认为,截至目前,120岁仍是人类寿命的极限。
无论多么健康,50岁以后,器官的功能和感觉的灵敏度都会下降。
《揭开老化之谜》作者奥斯泰德教授认为,即使消灭工业化国家健康头号杀手──心脏病与癌症,我们也只不过将寿命再延长6年。
生物学家海菲力克的估计虽然较乐观,但欧美国家扣除心脏病、癌症、中风也不过多出15年生命。
更令人惊讶的是,若以死亡率随年龄增加的速度来看,人类老化的速度从古到今几乎都一样。
奥斯泰德归纳许多证据显示,无论是石器时代的祖先或是现代的人类,死亡率到达最低点后,都是以每8年增加一倍的速度上升。
但是,经过长久自然界的选择与淘汰,一代不是应比一代强健而更长寿?
生育vs.老化
石器时代的祖先遭遇挨饿受冻甚至被吃掉的危险,仍然延续人类的繁衍至今。身在今日舒适的环境,拥有先进的医疗,人类却仍躲不过老朽、死亡。
自然界天择的结果,可淘汰伤害生物繁衍后代能力的基因,但不会筛掉对于生命后期,不影响生殖,却会破坏生命的基因。
就像婴儿时期就发病的早衰症,它的比率远比中老年后才发作的心脏病低。
因早衰症者会在生育年龄前就死亡,来不及将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而心脏病患者发病通常都是在生育年龄以后,基因早已传给儿女,因此得以不断延续。
假若有一个基因增加年轻时的生育能力,却同时在晚年造成癌症,那么天择的结果会留下它来。
因此,心脏病、癌症等等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就如影随形,随着一代又一代跟着我们。
演化学家认为,造成老化疾病的基因出现,是机率问题,而非天择的结果。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物学家罗斯认为,根据这个理论,若要延缓老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延后生育年龄。
不过,这样做效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至少得等上十代以上。
我们可以做运动、吃健康的食物、不抽烟、保持社交、预防疾病上身……,让老化状况好些,但是我们真能期待延缓老化,甚至超越120岁的极限吗?
染色体尾巴的「端粒」主宰老化?
许多人猜测,人类体内是否有如码表的装置,一出生就开始倒数生命最终的日子。这个码表可能就是位在染色体两端的「端粒」。
端粒随着细胞每一次的复制,长度愈来愈短,而当细胞约分化50次后,端粒的长度也减少至某个程度,这时细胞就会老化、停止生长。80岁时的端粒长度,大概只有出生时的八分之五。
虽然端粒缩短、细胞老化,是否就是造成整个身体老化的原因还不清楚,从上世纪末,科学家就已迫不及待地研究这个码表设定的秘密,想找出增加端粒长度的办法,重新设定生命时钟。
端粒(酉每)是延缓老化的秘密?
美国基荣公司曾在1998年的《科学》期刊发表的文章指出,将一种称为端粒(酉每)的蛋白质放到实验室的细胞,结果生命周期是未加端粒(酉每)的细胞20倍以上。
人类体内也含此种可增加端粒长度的蛋白质,但是制造它的基因并不多。相反的,无限制生长的癌细胞,却九成带有端粒(酉每)。
因此,寻找制作端粒(酉每)基因的同时,现在进行的研究也努力找寻控制这些基因的开关。
虽然端粒与端粒(酉每)理论燃起长生不老的希望,但它仍旧无法尽释老化的过程。
英国的瑞德利博士在《23对染色体》书中指出,癌症、肌肉衰弱、肌腱变硬、头发变灰,以及皮肤弹性改变等等,都和端粒理论无关,也就是和细胞可否复制自己无关。更何况癌细胞还是太热烈的复制自己。
看来上帝替人类设下的老化迷宫和生命极限,至今仍是个谜团。
虽然如此,许多人已等不及科学解答长寿的秘密,或是老化的真相,他们积极的寻求各种延缓老化的方法。其中一个曾被热烈讨论的,就是限制热量饮食来延长寿命的理论。
限制热量饮食是万灵丹?
在所有物种的研究中,无论是低等生物,或是较高等的哺乳类,能够延长生命最确定的方法便是降低饮食中热量的摄取。
这种被认为可能是「万灵丹」的饮食,是降低3~4成的热量摄取,但同时仍要吃进足够的必需营养素。
动物研究已显示,限制热量可增加30~40%的生命。
秘诀就在于减缓身体的细胞和组织因老化被破坏的过程。
例如减低氧化伤害、改善血液中血脂质、血糖、和胰岛素浓度,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降低热量可能也缓和老化对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免疫力的影响,甚至延迟癌症的发生。
此外,降低热量的摄取也可帮助调整荷尔蒙,例如它可帮助平衡与寿命有关的生长激素。
在2001年,科学家也由酵母菌的实验发现这种限制热量的方法,与酵母菌体内延长生命期的长寿基因作用有关。
极力推广这种饮食方法,77岁的沃福教授,持续数年每天只吃1200大卡的食物(男性一般要吃2000大卡以上)。
秃头、蓄着大胡子,精神饱满,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的中年人,是沃福教授网站上照片给人的印象(www.walford.com)。
他认为,低热量饮食影响身体的机制几乎符合每一种老化的理论。
虽然低热量饮食在动物身上发挥许多「神奇」的效果,但是同样的效果是否也能发生在人类身上,却有待证实。
不管是在人类的表亲猴子做实验,或是像沃福博士亲身体验,都必须再等上数十年才会知道答案。
目前科学家正戮力地探索,究竟减低多少热量、从几岁开始限制热量,就可达到增加年岁的作用。
毕竟,少吃30~40%的热量并非易事。怕冷、肚子饿、胃酸过多,都可能是热量摄取不足带来的问题。实验也发现,热量被限制的动物伤口较不易愈合。
而在吃不足的情况下,脂肪组织也会减少,骨头也因此失去保护的软垫,坐着时可能疼痛,而失去脚底脂肪,走路时也较易受伤。
另一方面,美国国家老化中心的专家也正努力寻找,可发挥热量限制饮食的抗老化、抗疾病的作用,却不必限制热量摄取的替代物质。
生长激素让人不断生长?
除了限制热量来源减缓老化,各式荷尔蒙的抗老化疗法也令民众趋之若鹜。
许多人把生长激素(荷尔蒙的一种)当成是阻止老化的万灵丹。
虽然生长激素可让人长高变壮,不过,它可能也让生命之钟走得更快。
位于欧洲克罗埃西亚东方亚德里亚海上,充满中世纪古风的喀尔克岛上住着一群身材短小的株儒人。他们天生缺乏生长素,平均身高只有约135公分,但寿命却比一般身高的人多出50%。
而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的生理学家巴特克,1996年也在迷你的艾姆斯小鼠发现同样的情形。缺乏生长素,让艾姆斯鼠,体积约只有一般小鼠的三分之一,但生命周期却多出50~60%。
反过来说,巴特克曾在1980年代就将人类和牛制造生长素的基因放到小白鼠身上,结果这些小白鼠的体积比一般大两倍,但老得快也死得早。
用这些实验推论,生长激素缺乏,可能让人更长寿,但似乎没有人会愿意为了长命百岁就想办法阻止自己生长,当个小矮人。
性荷尔蒙永保青春?
另一受抗老化族群青睐的便是中老年后逐渐减少的性荷尔蒙。
补充性荷尔蒙如DHEA、睪固酮,可以使皮肤、骨胳、肌肉、性功能再现青春。不过,这些要付出的可不只是金钱上的代价。
风靡一时的DHEA,虽然在动物身上被证实可抑制肿瘤的形成或预防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作用,但《揭开老化之谜》作者泰德提醒,它原本在体内的功能妾身不明,对延缓老化的作用尚待更详细的研究。
而值得小心的是DHEA也可能造成一些癌症的发生,如男性的摄护腺癌。
生物学家认为,男人与女人的性荷尔蒙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就像是翘翘版的两端,一升就有一降。
英国的科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调查介于公元1740~1875年间贵族的家谱。结果发现生育力愈低,愈长寿。活到81岁的女性,有50%都没有生育下一代。
而许多证据也指出,不管是在动物或人类,因被去势,失去性荷尔蒙的男性都活得比研究中对照组的同伴久。
不过,以不生育下一代或去势的方法增加寿命而招揽顾客抗老化的单位,大概注定要关门大吉。
英国生物学家高斯登在《欺骗时间》书中曾写下他对性荷尔蒙与生命的看法。他认为生育下一代和区分性别都需要性荷尔蒙,但是性荷尔蒙并不会延长生命,而且还可能要为它付出代价。
性荷尔蒙是可能延缓老化战争中最「致命的吸引力」它让生命更甜蜜,但似乎也更致命。
基因是抗老化斧底绝招
随着基因的热潮,愈来愈多人对于「人类基因体计划」寄予厚望,期待科学家借着庞大的基因数据库,找出使人类更长寿基因,或至少是可转移至人体的长寿基因,再用其它办法让此基因发挥作用。
科学家都认为,不管长寿的秘密在哪,想知道自己是否将来有晋升人瑞的优势,父母与家人就是最好的答案。
截至目前,世界上最长命的人瑞是法国的卡美特女士,她在1997年时,以122岁高龄辞世,而他的弟弟去世时也有97岁。能活到几岁,是否原本就刻在基因里?
反过来说,与寿命有关的基因,也可能提供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线索,让人不只活得久也活得好。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物学教授罗斯曾预测,最快2050年可以全盘了解如何延缓老化的方法。
延缓老化没有快捷方式
虽然我们热烈期待由基因来揭开老化之谜,但罗斯教授提醒,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就可抗老。
《命运之舞-基因的故事》作者琼斯博士也认为,所有的遗传特质,不只是DNA上一个单纯的改变而已,几乎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互动影响。
如果罗斯教授的预言真的实现,2050年后走在路上可能看不见所谓的「银」发族。或许届时更值得关心的是,人口会不会过盛,延长的生命又该如何更健康、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