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乙肝的发病率较高,学校在对学生管理中应加强重视
广东一高校203人查出患有“大三阳”
教育部门称广东高校学生有10%是乙肝患者
染上“大三阳”学生很尴尬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薛冰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上
核心提示:近日,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对全院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显示有203人被查出得了“大三阳”。消息传出,学生家长们忧心忡忡,纷纷打电话表示,学校应该采取措施,不应该让这些学生与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大学校园该不该特别对待“大三阳”学生?学校应该为这些学生做些什么工作?
对此,记者走访了广东教育部门和众多高校。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广东高校中有10%的学生是乙肝患者,在高校做足工作的情况下,即便是“大三阳”的传播途径会非常有限,学生家长大可不必紧张。大学生们不应对“大三阳”学生抱歧视心理。但对于处于乙肝活动期的学生,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对学生作出“暂时休学”的决定,通常至少休学一个月以上。
家长担忧:“大三阳”学生应休学
日前,本报接到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学生家长反映,10月份学校对全校学生作了一次体检,体检结果近日出来,很多孩子被检查出是乙肝患者,有的甚至是“大三阳”,但学校却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依然让这些学生与健康的孩子同吃同住。家长们说:“孩子都是全日制住校生,吃饭、住宿都是统一行动,现在宿舍中有了乙肝“大三阳”患者,很难保证不被传染,学校却至今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我们为此整日忧心忡忡。”
另有一些家长表示,“大三阳”是乙肝病情中最严重的表现,一旦确诊,就意味着这一学生带有传染性,学校为了全校学生健康和安全考虑,应该对这些得病学生进行劝退或休学。
患者室友:既怕传染又怕伤害他
根据家长的反映,昨日记者赶到了广东水利电力学院校园宿舍中。见记者到来,学生们纷纷诉起了苦水。301宿舍的几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宿舍中住了8名学生,就有两名被检查出患有乙肝,其中一人是“小三阳”,一人是“大三阳”。学生们说,因为是同一宿舍,又都来自五湖四海,一直以来8个人彼此间十分亲热,平时吃东西都是一个碗里抢食,但现在突然知道“死党中”有两人有传染病,宿舍的气氛一下子“僵”了很多,以前的亲密劲再也找不到了。因为担心自己被传染,原本叠放在一起的毛巾,堆放在一处的杯子,现在都刻意地拿开。特别是有时候,他们有了好吃的零食,送过来给我们吃时,都不敢轻易接受了。但这些“细节”的改变难免伤害到这两个学生,让我们心中很不安。
学生们说,其实难受的何止是他们,就是生病的学生本人在知道病情后,一直也很尴尬,时刻担心同宿舍的学生对他们有隔阂、有防备。在采访中,学生们建议,学校应该对这些有病的学生特殊照顾,让他们单独生活,这样或许对大家都有好处。€
染病学生:请你们不要歧视我!
记者费尽心机,终于找到一名患有“大三阳”但愿意说话的学生。也许是出于信任,这名来自揭阳的刚刚入学的新生一股脑地向记者倾诉了多日来的压抑和委曲:“我不想大家这样对我,生病对我而言已经是一种不幸,我渴望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你们不要歧视我……”
小宁(化名)向记者回忆了事情的经过。两周前的一天,辅导员突然通知同学们到学校医务室打乙肝疫苗针,但在分批通知的名单中,却没有自己和另一名室友的名字。“为什么你没有去?你是不是被检查出什么?”回来后,同学们就意识到了她的与众不同,再之后,她就被学校通知参加一个会议,就是在这个会上,她知道自己被确诊得了“大三阳”。
小宁说,自从那天室友们知道自己得了“大三阳”后,她就好像成了同宿舍的一颗“定时炸弹”,让室友们很害怕。以前一起吃饭、玩乐的和谐再也没有了,这让她感到十分孤独。当记者问到,学校有没有对你们提出特别要求时,小宁说,只是交待不要上游泳课,不要与同学共用餐具,别的没再说什么。小宁说,得病对自己而言已经深受打击,更受不了的是室友态度上的转变,难道得肝炎也是一种错?小宁表示如今在学校读书让自己很受伤。
教育部门: 处于乙肝活动期时要休学
“大三阳”学生在校园中应不应该另眼对待,他们能不能享有与其他学生同学习、同吃住的权利?就此,记者走访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省市教育部门体卫艺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大三阳”学生从医学上而言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但传染的途径却很有限,主要是血液,其次是过于亲密的生活接触,比如唾液等,一般的物品接触是很难传染的,呼吸就更不可能。因此,老师和学生大可不必紧张。
省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根据有关统计,广东大、中、小学每年乙肝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大约在10%笥遥骄?0人中就有一个是乙肝患者,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比例更高。对此教育部门规定,对于乙肝学生在生活上,学校要有一定保障措施,要予以重点关注,定期对他们进行检查。但因为乙肝患者只有在病情活动期才会有较大传染危险,因此,出于为学生学业要求考虑,教育部门并没有强制要求学校对类似学生进行隔离或退学。但大多学校的做法是对“大三阳”学生建议以走读形式为佳。以免与其它学生产生心理隔阂,对学生成长不利。但对于处于乙肝活动期的学生,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对学生作出“暂时休学”的决定,通常至少休学一个月以上。
乙肝学生不应被歧视
教育部门还规定,学校一旦检测出学生患有乙肝,要对其隐私进行保密,为防止传染,在住宿和座位安排上可以做些“巧妙”的安排,这就需要学校多做工作。有关负责人表示,乙肝患者并不可怕,他们在病情稳定期,通常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只要同伴间在饮食、物品使用上稍加注意就行,老师和学生更不应该对他们产生歧视心理。
校方回应: 乙肝学生管理会更人性化
对于教育部门的规定,学校又是如何执行的呢?昨日,记者在走访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广州众多高校发现,大多学校都没有对乙肝学生做出隔离或休学的规定。老师们表示,作为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进行了严格的体检,并为学生注射了各种防疫针,乙肝疫苗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只要是健康学生,在注射此针后,都会存在抗体,这样即便与“大三阳”学生住在一起,轻易之间也不会被传染,作为家长无须担心。
记者了解到,即便打了防疫针,高校医务部门仍不敢轻视,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医务室的车主任就对记者说,学校特意将此次体检出203名“大三阳”患者进行了“特别登记”,以便及时跟进。学校医务室的中药房也是一天24小时面向学生开放,只要身体感觉不适的学生,学校医务室会免费帮他们煲中药,配合治疗。每年体检结果出来后,学校还对全校学生作了一次卫生知识讲座,就乙肝传染、防治、如何预防等小知识传播给学生。
车主任说,由于每年学校中患有乙肝的学生比例较高,以前学校也有考虑过将患有乙肝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单独管理,单独居住,但这样的结果很容易形成一个“另类”集体,这个集体更容易引起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歧视,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经过研究后这样的想法最终没有实行。车主任说:“作为学生和家长只要了解了乙肝的传播途径,就不会有上述的担忧。乙肝学生不应该受到歧视。”
相关链接
乙肝通过哪些途径传染?
(1)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免疫对象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透患者常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乱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传染性伙伴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而传播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