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新闻 > 工作学习 >

与“乙肝”和平共处

更新时间:2003-07-09 00:00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227
手机版地址:与“乙肝”和平共处


■李晓

  小赵的烦恼

小赵是公司新来的大学生,小伙子聪明能干人又长得帅,大家都挺喜欢他的。

  可自从同事发现他是“小三阳”之后,他感觉一下子被打入“冷宫”,有事找他也是“远距离”操作。有一次他在某阿姨桌旁轻轻打了个喷嚏,这位阿姨把桌椅抹了又抹、擦了又擦,忙了半天。开朗活泼的小赵因此有了烦恼,性格也变得很内向。

  小赵的故事在生活中已屡见不鲜。人们之所以紧张,无非是怕传染。如果有朝一日被感染上,岂不苦了自己。那么,乙肝病毒是否是无孔不入呢?

  其实,每一种传染病都有自己特定的传播途径。伤寒、痢疾是吃出来的病,通过消化道传播。感冒是人体吸入空气中感冒病毒发病的。而乙肝则是通过血液、唾液、精液等体液传播的。感染乙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被感染者必须接触过存在病毒的体液,二是被感染者有皮肤或黏膜的破损。

  在我国乙肝的传染以胎儿期或婴儿期从母体获得感染最为多见。输血、共用针头也可传染乙肝。性生活中磨擦可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这也是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而生活中一般接触如:上课、办公、握手、跳舞、会谈等都不会传染乙肝。

不接触“乙肝”不现实

  一听到有人得了“乙肝”、“小三阳”,人们第一反应就是不要与他接触,要离得远远的。其实完全不接触“乙肝”,这对于我国这个乙肝大国来说不可能也不现实。

  据调查,我国乙肝表面携带率为10%,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也就是说,总体上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带有乙肝病毒,他(她)也许是患过肝炎,体内仍有残余病毒,也许是带有病毒而未曾发病,或多或少有传染性。进商场、逛公园、乘汽车……谁能保证不碰到他们;公用电话、扶手栏杆、试穿的衣服……谁能保证这些物品他们不曾接触。生活在没有“乙肝”的真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接触并不会传染乙肝,而任何不科学的防护措施并不能使人们远离乙肝,它只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人际关系复杂化,使小赵的故事又一次次的上演。

  如果您的单位、宿舍等小集体中有HBsAg阳性,大家不妨开诚布公地谈一次,以免不必要的误会。乙肝携带者首先应注意规范自身行为,毕竟你可能成为传染源,使别人也有可能承受你所感受到的痛苦。而健康人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注意生活细节来预防,这样我们完全可以与“乙肝”和平共处。

学会保护自己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穆卫明副主任医师告诉笔者: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就像过去种牛痘预防天花一样,注射后人体产生抗体可以抵抗病毒入侵。乙肝疫苗一套共三针,第一针注射后间隔一个月、六个月再注射两次,这在医学上称为“0、1、6”方案。当人们注射过乙肝疫苗,体内建立起抵抗乙肝病毒的屏障后,即使有乙肝病毒入侵也会被人体“驱逐出境”。

  而效果明显的乙肝疫苗三针不过37.1元。人们不妨注射一下,防患于未然。我国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后,免疫儿童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率由10%降为1%。苏州市接种乙肝疫苗已十年,研究表明:苏州二十岁以下乙肝发病率明显低于十年前的发病率。现在苏州使用的酵母基因疫苗,新生儿注射后抗体阳性率可达90%以上。

  由于微量的血液即可传染乙肝病毒,因此我们应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特别是应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皮肤、黏膜破损,以防病毒有隙可乘,从微血管裂口潜入体内。刷牙、剪指甲、修面时有可能引起皮肤破损出血,因此牙刷、指甲钳、剃须刀、毛巾等个人用品不要与他人共用。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用餐,一般不致传染,但有消化道溃疡或黏膜糜烂者例外。2002-9-5

Tags: 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