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自称是文坛著名病人。原得过乙肝,二十多年后,胳膊腿儿来了劲,肝病竟没了。许多人向其讨药方,他的答复是:有两点可以使自己健康,那便是精神放松和多做好事。
无独有偶,文坛名宿文怀沙一生坎坷多难、衔冤负重,但他活得轻松洒脱,不仅善于苦中求乐,而且有一种更高明的心理转化法,自称“心灵辩术”。
无论贾平凹先生抑或是文怀沙先生,无论“精神疗法”抑或“心灵辩术”,其核心在于:痛苦,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省略的表现形式;人在经受、领略痛苦的同时,也在经受和领略生命的存在,这是可以成为参透人生的一门哲学课。
谁没有痛苦?谁没有挫折?面对痛苦,面临挫折,我们不必沮丧,不必沉沦。痛苦与挫折,只是人生的一个低谷。然而,低谷自有低谷的风景。低谷是所有生命不可回避的一段旅程,是通向巅峰的起点与驿站。凡志在巅峰者必先从低谷起步。
在低谷,生命更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因为一切虚浮的光环终于散去,剩下的是一种冷峻而赤裸的现实,一切都得靠自己。靠自己,就是要靠精神的支撑。低谷之时,生命不被注目,往往最接近于自然状态,但处于自然状态的生命又往往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只是,生命的创造性源于生命的乐命与达观——乐观是幼稚,悲观又何必,面对现实,才叫达观。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薄,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最是自由自在。难怪,侯宝林晚年得了胃癌,胃被全部切除,手术后亲朋好友去看望他,他却笑着说:“这下可好了。我把胃部割掉了,看胃癌往哪里长。”侯宝林长寿并晚年依然在舞台上说相声的秘诀,还不就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健康的心,面对疾病痛苦,始终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吗?
忍让,有时也是一种“精神疗法”。要知道,时时处处不示弱的人能得一时之利,但有时难以成为最终的成功者。倒是有些人,凡事忍让,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宽容,能抛却私心杂念,不受外人干扰,做事持之以恒。他们即便遇到打击,也不会万念俱灰,因为心境平和,所以能处之泰然。这种人跑得不快,但能坚持到终点。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不得不离开北大校长的位置和喧闹的政坛,躲进自己在京城东总布胡同的小院。“大江静扰浪,扁舟独且征。”阻纷扰于红尘之外,而不阻浩气于千秋之外。结局,竟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惊叹。
有的人,怕很少痛苦,也很少挫折,多的只是烦恼,因为烦恼缠身,故而精神萎靡,其实不必。台湾著名专栏作家吴淡如曾说,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烦恼中,有40%属于杞人忧天,那些事根本不会发生;30%是为怎么烦恼也没有用的既定事实;另12%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象;还有10%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的脑袋有92%的都是自寻烦恼,活该你烦恼。只有8%的烦恼勉强有些正面意义。看了这些数据,你要不要删除你92%的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