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记者伍琼 通讯员晏江 受访专家/湖北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贺永文教授
【案例】
26岁的武汉女孩西西被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自从医生那里了解到治疗选择后,她开始陷入选药的两难境地——选长效干扰素吧,有固定的疗程,但是会有不良反应;选核苷(酸)类似物吧,疗程太长,搞不好还可能会耐药。考虑到自己年纪轻轻,尚未结婚生子,她最终选择了长效干扰素,中间虽然也有不良反应出现,亲人心疼她,劝她改服核苷(酸)类似物,但都被她一口回绝了,她最害怕药物一旦吃上后就停不下来。幸运的是,苦尽甘来,2年的干扰素用下来,最终西西体内的乙肝表面抗原竟然转阴了,到最后还产生了表面抗体,她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个健康人。
近日,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启动的“心连心-乙肝患者科普宣教项目”在武汉协和医院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面向广大慢性乙肝患者开展规范化治疗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更多乙肝患者实现更佳的治疗目标。湖北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贺永文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西西”的故事。
认识乙肝:因免疫而生的疾病
谈起乙肝的发病,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贺永文教授介绍说,从本质上说,慢性乙肝是免疫介导的疾病。通俗地讲,就是机体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惨烈厮杀后,给肝脏留下的断壁残垣,大批肝细胞受损、死亡。如果战争愈演愈烈,旷日持久,就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在治疗时一定要重视“免疫”的重要作用,拿起激发“免疫”的武器获得持久免疫控制才是取得抗乙肝战争胜利的关键。
贺永文说:“持久免疫控制的状态是指慢性乙肝患者在停药后,机体免疫系统仍然能达到持久应答状态,能够持续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维持持久的免疫应答,让病情不复发,同时有望实现乙肝表面抗原的转换。这种状态是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目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年轻未育患者:首先考虑干扰素治疗
患者该怎样正确选择治疗方案?贺永文指出,“医生应该从病人生活和工作的角度去考虑治疗方案的选择。一般来说,在临床上遇到有治疗指征的慢性乙肝病人,特别是年轻且未生育者,尤其是近几年有可能怀孕者,最好选择干扰素,尤其是长效干扰素。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治疗,争取摘得慢性乙肝治疗的金牌。”
激发“持久免疫应答”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贺永文介绍,目前的慢性乙肝药物中,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干扰素及长效干扰素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达到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在机体免疫系统和乙肝病毒的厮杀战里,核苷(酸)类似物的作战方针是减少病毒的数量,让机体面对的对手少一些;而长效干扰素则是一方面降低病毒数量,打击对手,另一方面增强机体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打败敌人,还让敌人从此不敢来犯。
S抗原水平早期预测疗效
慢性乙肝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现免疫控制的过程中,定期检测HBsAg(缩写S)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早期预测疗效。贺永文补充道:“HBsAg水平在预测长效干扰素的疗效方面价值非常大。研究证实,治疗24周后患者的HBsAg水平如果明显下降,提示继续治疗疗效较好,预后良好,一方面可以鼓励患者坚持全程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确定患者的应答情况,为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