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乙肝治疗 >

解密乙肝耐药两大误区

更新时间:2010-07-03 17:07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6815
手机版地址:解密乙肝耐药两大误区

  
众志成城共抗乙肝,解密耐药两大误区

  很多乙肝患者百思不得其解,在乙肝治疗的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尝试过的治疗更是包罗万象,从保肝、抗纤维、到干扰素、核苷类似物都一网打尽,但是结果却不理想,有些人甚至走上了肝硬化、肝癌之路。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轻信了一些错误的说法。其中关于耐药的误区更是比比皆是,以下将要为乙肝患者解密两大普遍的误区。

  误区一:选药“唯耐药是论”,罔顾安全、费用等综合因素

  很多医生在临床上发现很多病人选药时只看得见“耐药率”,对于耐药率相对较低的药物就“青眼有加”,而对耐药率一般的药物则是“白眼以对”。即使医生再三提醒,选药需要兼顾疗效、副作用以及费用等综合元素,他们也一概“不予理睬”,坚持己见。

  专家解读:

  目前,耐药是所有核苷类似物的共性,并不是某一个药物的“独家专利”。当口服核苷酸药物对乙肝病毒的某个部位集中火力、持续不断地“围殴”时,乙肝病毒就会“避其锋芒”,自动“变形”以逃避打击,这个病毒变异的过程就叫做药物耐药。
自从第一个乙肝核苷类似物上市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从无到有,从一个发展成多个药物的过程中,全球医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来管理耐药。乙肝患者无需将耐药问题看得大过天,迷失了治疗的根本目的。

  众所周知,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并不能将其“连根拔起”,这决定了抗病毒治疗“长治”才能“久安”。在这个长期过程中,病人需要“思量再思量”。三国时代,各路豪强占地割据,吴、蜀、魏三分天下。乙肝选药时,也要“审己度人,审时度势”,不能只看耐药率一个数据,还要综合考虑问疗效、安全性、费用等综合因素。

  选药之前,医患双方需要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方便医生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很多病人因为过分担心耐药问题,就诊时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高价新药,治疗中途又因为费用问题自行停药或换药,反而加速了耐药的发生。慢乙肝患者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自己能至少坚持2-3年的药物,即使现在抗病毒药物都进了医保也不要掉以轻心,忘了价格和报销比率还是丝丝相扣的,再加上检测费、挂号费、保肝药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此外,由于乙肝需要长期治疗,慢乙肝患者,尤其是肝硬化、孕妇、儿童等特殊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性摆在首位。虽然目前中国上市的4种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都很安全,它们都经过了5年以上的临床验证。但在上市后,由于病人个体差异,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肝硬化病人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安全性比较好,应用人群比较广,上市时间比较长的药物。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定期监测HBV DNA,CK水平等指标,以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目前,很多国内外临床医生建议慢乙肝患者选药时,多参考“三少”原则(肝硬化、肝癌少,副作用少,费用少),能够少走冤枉路、错路。

  误区二:害怕耐药,自行停药、换药

  很多乙肝患者“久病自成医”,因为害怕耐药,就在会在口服抗病毒开始后的3个月、6个月、或者1年的时候,自行“号脉问诊”,断然决定换药、停药或减量服用。为防耐药,奇招怪式层出不穷,但不仅不能预防耐药,反而给耐药的进程推了一小手。

  专家解读:

  其实,不坚持服药更容易出现病毒耐药,反而能够坚持治疗的患者,发生耐药的情况较少。这是因为如果在治疗的一开始就把病毒彻底抑制住,坚持治疗,病毒发生变异前就被抑制住了;而不能坚持服药,吃吃停停或减量服用患者,病毒还没有彻底被抑制,又得到了复制的机会,病毒变异了,久而久之,耐药病毒就越来越多,乙肝病毒水平出现反跳,肝功能也会随之出现异常。因此,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定期随访,不能自行停药、换药,以免加速耐药发生,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实,乙肝患者无需过分担心耐药,耐药可防可治并不可怕。耐药是一个动态进展的过程,从病毒变异到到临床耐药,它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并非在一朝一日内速成的。临床上将耐药分为基因耐药、病毒学耐药和临床耐药三个阶段。在发生临床耐药之前,及早加药就能有效预防和管理耐药。

  在管理耐药的过程中,24周是关键的时间点。在乙肝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24周后,要密切监测HBV DNA的水平。如果乙肝病毒水平低于1×103拷贝/毫升,预示远期疗效较好,保持单药治疗即可;一旦发现乙肝病毒水平未低于1×103拷贝/毫升,就需及时加药。优化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能有效预防耐药的发生。

Tags: 耐药  误区  耐药率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