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乙肝治疗 >

肝纤维化可以治疗

更新时间:2005-03-19 22:46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9526
手机版地址:肝纤维化可以治疗

肝脏有慢性炎症,就一定有肝纤维化病变 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将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病

2005.03.09 4版 寻医问药:治病顾问 编辑:张昀

  乙肝、丙肝和药物、毒物、酒精等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会导致肝
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引起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长期
以来,临床上没有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前不久,上
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制的扶正化瘀胶囊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并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改变了肝纤维化无药可医的局面。记者最
近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教授、扶正化瘀胶囊研
制者之一徐列明。

  肝纤维化必须治疗
  肝纤维化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病理概念。几乎任何能造成慢性肝
损害的病因都可导致肝纤维化。也就是说,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
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病、
药物性肝病等都可以引起肝纤维化。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细胞
变性坏死,释放出一种称为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激活
肝脏内的星状细胞,经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细胞外基质大量生
成并在肝脏内沉积,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
肝细胞的血液供应等受到影响,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
化。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肝纤维化无药可医,且不可逆转。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肝纤维
化是肝脏受损后机体在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在肝组织中过度沉积的一
种可逆性病理现象。这一认识,成为推动肝纤维化治疗研究的重要动
力。由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患
者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和死亡的中间过程,因而在没有有效的抗病毒、
控制肝脏慢性炎症方法的情况下,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
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诊断肝纤维化
  几乎所有慢性肝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肝纤维化诊
断的金指标是肝穿刺病理活检。所谓肝穿刺活检,是在局部麻醉下,
通过体表穿刺,取出少量活的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化验。在
我国,许多慢性肝病患者不愿意做肝穿刺活检,许多患者及其家属认
为,这是一种有创检查,病人痛苦,有风险。实际情况是,肝穿刺活
检已经是成熟技术,一般不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只
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患者是相当安全的,检查带来的痛苦,一般
人也可以耐受,而且这一检查在门诊即可完成。接受肝穿刺活检,对
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和进行有效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
在医生提出要为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时,患者及其家属应积
极考虑接受医生建议,配合医生接受这一检查。目前在临床上也采用
验血的方法诊断肝纤维化,即通过化验血液中一些与肝纤维化有关的
物质的含量,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专家认为,综合分析多项化验
指标的结果,对推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及其程度有参考价值。所以,
通过检查多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来判断肝纤维化,在临床上仍在广
泛应用。

  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γ-干扰素治疗肝纤维化,但费用昂贵,副作
用多,病人难以耐受,疗效也不确切。国内有一些治疗肝纤维化的中
药制剂,有一定效果,但大都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加工生产,质量控
制和疗效判定受到局限。

  扶正化瘀法的特色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血瘀阻络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理因素,
而正气亏虚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内在条件。”虚可致瘀,瘀可致虚。提
出了肝纤维化的中医基本病机是“正虚血瘀”的理论假说,相应立“
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扶正化瘀胶囊为纯中药复方制剂,
其中的桃仁有活血化瘀功效;丹参既可活血化瘀,又有凉血养血之功;
冬虫夏草(采用虫草菌丝)补虚损、益精气,为扶正补虚之要药;七
叶胆(绞股蓝)有清热解毒补虚作用;松花粉补虚损,入肝经;五味
子酸味入肝,为引经药。
  基础研究证实,扶正化瘀胶囊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性,从多个
环节抑制肝纤维化。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扶正化瘀胶囊不仅可
以有效治疗肝纤维化,使肝纤维化逆转,而且可以降低转氨酶,改善
肝功能,甚至可以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该药一天
三次口服,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服后胃中不适,饭后服可消失。
适应症为慢性肝病伴肝纤维化者(肝穿刺病理、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B超证实)。扶正化瘀胶囊是目前我国惟一采用现代化工艺生产,按
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腹腔镜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等国际标准判
断临床疗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药,价格相对低廉,疗效确切。

Tags: 肝纤维化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