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6 7版 卫生与法 徐晓宁
据不全统计,我国目前围绕治疗乙肝发生的医患纠纷,每年增加幅度约为5.4%~6.3%,纠纷不单发生在县、乡级医院,三级以上大医院也不鲜见。
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1亿多人,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现状、局限及风险,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章性,正确实施治疗,是杜绝纠纷发生的关键。
乙肝病毒未遇“克星”
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不论患者还是医师,都应该很清楚这一点。据研究,我国乙肝存在至少上千年了,家族性垂直传播是一大特点。现在,病毒的应变能力已极强,很难用一两种药物将其彻底消灭。研究认为,感染人体后的乙肝病毒很少能被完全清除的原因,主要有病毒DNA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病毒在肝脏之外存在病毒库、病毒存在人体具有不同血清分型、基因分型及准种等,这样就使每一患者感染的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应用现有药物治疗,其局限性是很突出的。
由此,治疗乙肝需纠正一个认识误区,即只要接受正规治疗就有相应的疗效。应该明确的是,即使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于具有明确适应症的患者,其有效率也不会超过50%,而且有效应答并非一定就是持久性效果。这是很多患者治疗停药后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
目前治疗乙肝的费用不等,最多的一疗程下来需几万元,无论费用支出多少,疗效都不是100%,而高昂的费用支出和疗效的“落差”,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发生。
所以,医方应客观评估治疗乙肝的现状,冷静看待各种新药,严格把握适应症,并如实告知患者,使其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
治疗应按规范进行
并非所有乙肝患者都需要进行积极治疗,特别是对病毒携带者,应杜绝各种安慰性治疗。对有适应症、需要治疗的患者,应根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视患者的病情和经济实力,谨慎合理用药,适度施行治疗。
拉米夫定是引起争议较多的药物,须严格按照每年修订的《拉米夫定临床使用专家共识》使用。每一位肝病医生,手头须备《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实用传染病学》等,及时掌握学术进展,对治疗乙肝的权威药物、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诊疗活动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想当然或采用有争议的治疗药物及方案。
制定透明清晰的方案
乙肝治疗不是短期行为,更没有一蹴而就的治疗效果。所以,医生不能擅自单方面“敲定”治疗方案,而是需要医患双方充分协商,让患者清楚地知道整个治疗的进程,如治疗费用、疗程、随访计划、注意事项、预期达到的目标等。需要长期抗病毒或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应设计合理的治疗计划书,医疗单位和患者各持一份,以备万一。
慎重签订知情同意书
医患双方签订知情同意书,可以保证治疗乙肝的公正和合法,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之前,应让患者对治疗的目的、风险,治疗方案的优点和局限等,逐一真正理解、知情,并就知情同意书中的主要内容与家人充分酝酿讨论,同意后慎重签字。双方签字后,如有条件,可对知情同意书进行公证,使其成为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
知情同意书的内容拟定应有针对性,如使用药物的研制单位、药物属性、批准文号、药物组成、具有哪些功能、毒性实验结果,以及患者本次用药属于几期临床试验等。知情同意书还应规定患者要承担如实告知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化验等义务,明确治疗预期达到的疗效等。
正确理解失败风险
如前所述,治疗乙肝即便方案制定百密无一疏,患者各项指标都符合治疗适应症,治疗仍可能面临失败。这是不争的事实,医患双方都要明确。如目前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会在突然停药后不久出现肝功异常,病毒指标转阳,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肝功能恶化的现象。所以,提高治疗乙肝的依从性,也是避免纠纷发生的重要内容。
目标疗效保持一致
尽管目前医疗竞争很激烈,但治疗乙肝,医生应坚持实事求是,该承诺的可以承诺,不能承诺的一定不要轻易承诺。因为随意夸大某一疗法或药物的效果,很容易引发纠纷,使医疗单位或医务人员陷入被动。
避免医疗纠纷,还需要医生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因为,乙肝患者不仅承受着疾病的痛苦,还承受许多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医生在治疗中要疏导、关心患者的情绪,传递正确的防治观念和有益的信息,从而树立医生良好的、可以信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