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关联词折射防治现状
关联词一:乙肝疫苗覆盖率 1999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3岁以下儿童进行了一次全国性乙型肝炎疫苗覆盖率调查,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25878名儿童。结果城市地区12个月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疫苗覆盖率为88·5%,农村地区为62·7%,平均为70·7%。但各省市自治区差异较大,有11个省12个月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覆盖率仅为7·8%—49·9%,5个省为53·6%—65·3%,9个省为74·4%—83·8%,6个省为86·9%—99·0%。
关联词二:3针及时接种率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12个月以下儿童3针及时接种率为63·5%(7·8%—99·0%);第一针于24小时内接种率仅为29·0%(2·1%—69·9%);第一针于48小时接种率为54·0%(25·2%—92·1%)。其中各省市差异较大,10个省3针全程接种率为7·4%—19·0%,16个省为21·3%—35·0%,5个省为56·6%—68·9%。12个省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率为7·4%—19·0%,14个省为21·3%—35·0%,5个省56·6%—68·9%。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针于出生24小时内接种和3针全程接种者的保护效果,明显要好于非及时和非全程接种者。作为新生儿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重视孩子乙肝疫苗的及时正确的接种。
关联词三:接种率与出生地点 专家指出:出生24小时内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率的高低与婴儿出生地点有关。在县医院出生的婴儿第一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65·5%(207/316),在乡医院出生的婴儿第一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38·6%(100/259),在家出生的婴儿为21·5%(56/261)。
对婴儿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因素调查表明,36·6%—37·7%是由于当地医院无疫苗供应,32·2%—34·4%是不知道要接种乙肝疫苗,20·4%—22·5%是由于疫苗价格太贵。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我国自2002年起已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正式纳入计划免疫,也就是说,影响新生儿疫苗接种的价格因素已经得到解决。今后必须加强宣传,改进乙肝疫苗供应渠道,使广大农村地区新生儿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关联词四:乙肝疫苗保护率 我国生产的各类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0%—90%,小学生接种不同乙肝疫苗后抗 ̄HBs阳转率为92·5%—99·3%。对河北省等6个省市乙肝疫苗接种组与对照组HBsAg阳性率调查表明,接种组儿童HBsAg携带率为1·1%,对照组HBsAg15·8%,保护率为93·0%(92·1%—94·0%)。于接种第一针疫苗后15年免疫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6%,对照组为15·8%,其保护率为89·7%(83·1%—96·4%)。
关联词五:疫苗与乙肝死亡 据了解,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还可预防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对所有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后15年,接种组儿童(10—19岁)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死亡率由5·7/10万降至0·7/10万,下降了14·3倍。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率虽有一定下降,但远不如接种组儿童明显。
专家提醒:乙肝防治应走出误区
庄辉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乙肝的危害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人们在防治乙肝的问题上存在不少错误的认识,如果不及时纠正,带来的后果可能比乙肝本身更为严重。
(1)预防上夸大了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的传染性。
有些人一听说谁谁是携带者,马上有一种远离意识,惟恐自己被传染。其实,通过与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我们应该消除抗拒的心理,不应该给此类患者增加过多的思想压力。这也从一定角度反映出不少人对乙肝传播途径缺乏了解。
(2)通过给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来阻断母婴传播。
许多孕妇因怕给孩子传染上乙肝,于是提前打“预防针",注射免疫球蛋白。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用一句话来说,这种做法“花钱不少,起效很差”。而调查表明,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可达到90%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卫生部提倡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注射而非孕妇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来阻断母婴传播。
(3)滥用药物,认为保肝药多多益善。
现在有些广告存在夸大疗效的宣传,缺乏科学依据。患者如果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被误导,结果花了好多钱却耽误了治疗。经临床验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应用抗病毒药物不能怕麻烦、图省事,要到正规医院,找肝病专科大夫进行诊治。要谨防服用假冒伪劣药品。另外,服用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用药量,避免滥服药物带来不良后果。
(4)认为乙肝患者不应该高蛋白饮食。
乙肝患者合理饮食很重要,应遵循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原则。不少患者认为应该低蛋白质饮食,这其实是针对肝昏迷和肝性脑病的病人而言,并不适合所有乙肝患者。 采写/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