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肝硬化及其它 > 肝移植 >

“帮助生命”系列报道:“就怕这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打了水漂”

更新时间:2005-01-10 10:16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2746
手机版地址:“帮助生命”系列报道:“就怕这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打了水漂”
责任编辑 李道权  早报记者 龚莲 2005-1-10 9:22:13
1月6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汪宏全静静地坐在病床上,病房窗口外冬日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汪宏全的脸上。
汪宏全在等待合适的肝脏供体。肝脏移植手术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汪宏全的内心却仍有犹豫,他担心“所有的努力最后还是打水漂”。
肝癌,这是全球肿瘤患者的一大死因。每年,全世界新诊断出的患者数超过100万。到现在,肝癌仍是最凶险、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患者在被确诊是肝癌后,平均6个月的存活率不到50%,1年存活率是24%,5年存活率仅仅是5%。
被确诊后“我一下就蒙了”
“与一般病人‘肝变三步曲’相比,汪宏全病情发展比较快。”赵守业有点惋惜地说,37岁的汪宏全得这个病确实有点年轻

在被确诊为肝癌之前,汪宏全正忙于自己刚刚起步的小买卖,并满心期待着往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4年11月底,一向身体很好的汪宏全开始感到不舒服,“总感觉胃很胀”。随后,汪宏全抽空跑去药店配了点药,“我们这样的人,这些小毛病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但过了两天,以为吃了药就没事了的汪宏全没想到胃胀的感觉并没有消失。
在家人三番五次的劝说下,这一次,汪宏全终于被说动。在浙江老家的一家地方医院,汪宏全做了一次检查。“检查后,医生说,最好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听到医生的建议,汪宏全逐渐开始为自己的病担心起来。12月10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汪宏全来到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CT检查的结果无疑是一个闷雷:右肝弥漫性病灶,伴门脉右支癌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中心医生赵守业后来解释说,汪宏全实际上已是肝癌中晚期,且癌细胞已由肝内转移至门静脉右支。
拿到CT检查结果的汪宏全,对诊断书上的医学术语并不完全能理解,只是心头不妙的感觉越来越重。“当‘肝癌’两个字从医生的口中吐出时,我当时就蒙了。”汪宏全说。
所有的亲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身体向来都很好的汪宏全会得这个病。赵守业说,病人是典型的“肝变三步曲”,先是乙肝,由乙肝转为肝硬化,最后转变成肝癌。“这个发展过程需要十几年,但这个病人发展比较快。”赵守业说,37岁的汪宏全得这个病确实有点年轻。
幸运的是最后生路没有被堵死
经检查,汪宏全体内的癌细胞尽管已处于肝外转移的临界点,但还未发现有远处转移
事实上,在病发之前,汪宏全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父亲是因为肝不好而过世的,但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而在确诊患有肝癌的同时,汪宏全右肝也已被证实有多个肿瘤,且癌细胞已由肝内转移至门脉右支,换而言之,对肝癌患者常用的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的手段,在汪宏全身上已全部失去了意义。
现在,摆在汪宏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肝脏移植。否则,汪宏全的生命将一点点被癌细胞吞噬,他剩下的时日也不会超过3个月。
但是,能否进行肝脏移植也是个未知数。如果汪宏全肝部的癌细胞已转移到其他脏器,那么,剩下的最后这条生路也将被堵上。
幸运还是为汪宏全留下了一份眷顾:经检查,汪宏全体内的癌细胞尽管已处于肝外转移的临界点,但还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只要有合适的供体,汪宏全仍旧符合肝脏移植的手术条件。
在家里,谁都不愿意37岁的他就此走完人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除了尽心尽力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汪宏全的妻子只能偷偷掉眼泪……
被确诊为患有肝癌后,最让汪宏全忧心的是,妻子和两个孩子是否会因为自己而传染上乙肝。幸运的是,经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检查,汪宏全的妻子、14岁的儿子和11岁的女儿,证实都未被传染乙肝。
汪宏全的妻子是一个最平常的家庭妇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除了尽心尽力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汪宏全的妻子只能偷偷掉眼泪。
而在得知通过肝脏移植可能为汪宏全带来生活的希望后,汪宏全的侄女马上开始上网搜索有关肝脏移植的信息,她要为叔叔找一个肝移植手术做得最好的医院。“在家里,谁都不愿意才37岁的叔叔就此走完这一辈子。”“还是要做。”虽然医生告诉手术会有复发的可能,但汪宏全的侄女说,叔叔才37岁,不做手术就真的只剩下一条死路了。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医生给了汪宏全一个建议,去上海,如果要做肝脏移植手术,在上海会有更好的医疗技术保障。
2005年元月的第六天,在侄女的陪同下,汪宏全从浙江老家慕名来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但汪宏全没有让妻子和两个孩子陪着来。
“她一个家庭妇女,什么都不懂,来了也只是让她更担心。”在说到老家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时,汪宏全脸上的微笑隐隐若现。汪宏全说,在做完手术后,他会让妻子过来照顾自己。
虽然已到了医院并准备做手术,但汪宏全还是有些犹豫,“做肝脏移植的开支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手术前后的费用就是近20万,此后还要长期服用昂贵的抗排斥药物,手术后化疗、检查的费用也一分不能少。”汪宏全说,万一手术失败,或是做了手术也活不了几年,自己非但不能照顾家人,还要让家人为自己背上一身的债务,“不值得”。
除了手术要过的坎还不只一个
在手术后的危险期,汪宏全要过的坎不止一个,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移植肝脏后的排斥反应,这些都可能要了他的命……
事实上,汪宏全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至今已做过300多例肝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单纯从手术技术而言,肝脏移植手术已很成熟,“但手术后病人能存活多久,这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赵守业说。
而在国际上,成功的肝脏移植患者一般能存活15~20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所做的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患者,至今也已存活4年多,且仍在工作。但汪宏全选择肝脏移植,他未必就一定能成为这些成功病例后的又一个幸运儿。
事实上,在手术后的危险期,汪宏全要过的坎不止一个,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移植肝脏后的排斥反应,这些都可能要了他的命。即使是安然度过了手术危险期,他还将面临着手术后的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而最危险也是最难预料的是,做了肝脏移植手术的汪宏全,仍面临着再次复发的危险。
“肝移植后的1年内,汪宏全极有可能会复发。”赵守业说,如果复发,汪宏全只能再次选择肝移植,但移植的前提是不能发生远处转移。
肝癌治疗一直是医药界的挑战。赵守业说,比起以前的全身用药,现在的药物靶向治疗已提高很多,“只是离希望的还有距离”。
和所有的医生一样,赵守业也希望能找到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这样就能有更多治疗肝癌的方法可供选择,而这正是目前药物研究的热点。
2004年初,深圳与美国医学会专家合作研究,使目前发现并阻断肝癌发展的时间从早期肝癌提前到肝癌形成前,“如果这些研究能运用到临床,汪宏全所担心的复发就能在萌芽状态时被发现。”赵守业说。同时在美国,药物研究已进入临床三期研究,针对的就是像汪宏全这样不能做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如果顺利,这些药物有望在2005年获准上市,“也许不久以后,就算出现复发,汪宏全也会拥有除肝脏移植外更多的治疗选择。”
手术成功后“让她有个惊喜”
个子小小的他,笑起来会憨憨的。谈到以后时,汪宏全都会露出他特有的那种憨憨的笑
对这些医学最前端的进展,汪宏全并不知晓。他的希望很简单,把病治好,再把治病花的钱挣回来,让妻子孩子过上好日子。因为怕徒增悲伤,汪宏全把妻子留在了老家,想等手术成功了“让她有个惊喜”。
1月6日,在汪宏全住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的半小时,医院给他安排了检查。“长时间的乙肝患者,还可能存在着肝肾综合征,也许需要肝肾联合移植”,在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先要确定汪宏全各个脏器现在的功能。
在医院的病房里,刚做完检查的汪宏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病床上。他的邻床是一个已接受肝脏移植的病人,看上去情况不错,这让汪宏全多了不少信心。“除了还是觉得胃胀,现在感觉还不错。”汪宏全说
看上去,汪宏全确实不像一个重症病人。脸色不错精神也不错,在医院的病房里,他甚至自己照顾起自己的日常起居。如果不是那张诊断书,汪宏全至今都会坚持“自己只是小毛病”。
汪宏全的肝脏移植手术被安排在最近几天。因为移植用的肝脏并非来自有血缘的亲人,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在20%左右,“好在现在有很好的抗排斥药物。”赵守业说,抗排斥药物毒性很大、作用窗口又窄,所以在手术后的两个星期内,汪宏全每天要检查肝功能,同时检查抗排斥药物的浓度。以后检查的次数会慢慢减少,一周2次,两周1次,这些要视汪宏全的病情而定。
在等待移植手术的前夕,汪宏全时常一个人静静坐在病床上休息。个子小小的他,笑起来会憨憨的。谈到以后时,汪宏全都会露出他特有的那种憨憨的笑。

“帮助生命”系列报道:“就怕这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打了水漂”

编者按:生命需要帮助

责任编辑 王进  赵小东 李袆 2005-1-6 7:35:17
6岁的张炯,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此,27年与药相伴,一次次出血,一次次与死神擦肩,寻找偏方,失败,病情反复,无法正常读书……但他从未轻言放弃,他坚定地寻找着生活的希望。
8岁的芬芬,因为“丑”而无法入学就读,她的脸上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肿瘤侵入颅底,压迫了眼睛,使她面临几乎失明的境地。在下决心手术时,医生预言,脸上残留的任何一个斑块都有可能再次疯长成新的巨瘤。芬芬的妈妈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保住芬芬的生命。然而,是尽可能保住女儿明亮的眼睛,还是尽可能恢复女儿天真的笑脸?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面临艰难的抉择。
新年伊始,人们都许下新的愿望,但对重症患者来说,最直接的愿望就是让生命延续,有质量地延续。无论是平日还是节庆时,他们和父母亲朋都时刻感受着病症带来的痛苦,他们每个人都在时刻关注着医疗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他们的希望,寄托在人性与科技的交融中。亲朋给他们生的力量,科技给他们生的希望。他们期待着转机的出现,甚至奇迹的降临。当然,他们还需要鼓起勇气。
从今天起,早报将选出10名身患重病的人,成为“帮助生命”系列报道的主角,早报关注着他们的努力、他们的选择和他们的奇迹。

Tags: 移植病例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