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万人相聚。本月在亚特兰大举行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又一次以其堪称全球肿瘤学术会议之最的规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癌症死亡率开始下降
大会主席Horming博士在开幕式的发言中即带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自美国1931年开始进行癌症数据统计以来,美国癌症死亡总人数在2005年首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美国癌症患者的幸存总人数已从1971年的300万增加到2001年的1000多万。”也就是说,在一直被几乎等同于死亡的癌症面前,人类依靠不断进步的医学科技,第一次在“斗争”中占据了上风。从“地毯轰炸”到“多点靶向”,由“细胞减灭”转“细胞稳定”,变“不治之症”为“慢性疾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参加会议的中国专家以自己的解读,与大家共同分享着肿瘤防治领域的巨大成就。
可控可治的一天终会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像天花这样曾经被视为绝症的疾病已经可以控制甚至治愈。我们应该相信,在癌症的治疗方面,这一天终究也会到来。”孙燕院士表达了他对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之所以将癌症定义为“慢性病”的理解——“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孙院士满怀信心。
生存和质量同等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翼然教授:
“从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方法来‘减灭’肿瘤细胞,到如今用分子靶向药物来‘稳定’肿瘤细胞,这一肿瘤治疗策略的改变,体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不只关注药物的疗效,而且更关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届会议上,QOL(QualityofLife,生活质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黄翼然教授举出一个简单的“公式”,即生存受益+生活质量=肿瘤治疗总获益率。“如最新报道的多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不仅可以抑制癌细胞增生,还可以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肾癌患者不但因此生存期得以延长,而且由于副作用小又是口服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影响。虽然不能治愈肿瘤,它却可以让晚期肾癌的肿瘤减缓增长速度或缩小体积,使患者的病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不,他们就与很多慢性病患者一样了?”黄教授甚感欣慰。
“靶向治疗”肿瘤不再长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罗荣城教授:
“从‘地毯式轰炸’到‘靶向治疗’,从‘单靶向’到‘多靶向’,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层出不穷,20年后,靶向治疗药物将成为癌症治疗的标准治疗药物。”
所谓“靶向治疗”,就是以肿瘤的分子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等为“标靶”的治疗手段。而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德国拜耳、美国辉瑞、瑞士罗氏、瑞士诺华等大公司都有关于多靶向或单靶向治疗药物良好临床结果的报告,有的更出现突破性的成就。“有选择性地精确打击”,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趋势。
罗荣城教授同时指出,新问世的靶向抗癌药还呈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仍以多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为例,除了晚期肾癌之外,对于丙肝或乙肝后的肝癌患者,它也是一个值得看好的靶向药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在其一生中发生肿瘤。如果因为有‘靶向治疗’而能够使三分之一左右患者的肿瘤‘稳定’在不再长大,那该是多好的情形!”罗教授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