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波 姚和祥 黄建富 殷凤峙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53、Bcl-2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结合病理及临床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1991年至1993年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标本76例,其中男58例,平均年龄(44.5±12.8)岁,女18例,平均年龄(42.3±10.6)岁,男∶女之比为3.2∶1。取肝破裂、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的肝组织作正常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常规病理诊断。
2.试剂:p53、bcl-2单克隆抗体均为Dako公司产品,s-p试剂盒为MaximBiotech公司产品。
3.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按操作技术常规进行。
4.临床病理学指标:肿瘤直径(2个以上肿瘤按直径相加计算)、数目、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瘤栓形成、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Edmondson)、DNA倍体、血清AFP、HBsAg、临床分期、术后病人生存期。
5.结果判定:P53蛋白阳性标准:切片中阳性细胞>5%为阳性,<5%为阴性;Bcl-2蛋白阳性标准:切片中阳性细胞>10%为阳性,<10%为阴性。
6.统计学处理: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各组间差别的显著检验,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Gehan′sWilcoxon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76例肝细胞性肝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8.95%(22/76),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3.16%(10/76)。P53蛋白表达与肝癌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瘤栓形成、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二者无相关性。分析临床Ⅱ期病例,P53蛋白表达阳性组平均生存11.3个月,阴性组为32.6个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平均生存期为18.5个月,阴性组为22.8个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讨论国内外学者应用各种技术研究p5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发现野生型p53抑制细胞转化,是一种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则诱使细胞转化、癌变,且与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有明显关系〔1,2〕。本文发现p53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瘤栓形成、组织学类型有关,与肝癌病人生存期明显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及病人的预后。
bcl-2是近年倍受关注的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基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死亡,而不是刺激细胞增殖。研究表明,bcl-2在某些肿瘤中表达率较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3,4〕。但Soini等认为bcl-2在肝癌中的表达率低,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关〔5〕。本文bcl-2在肝癌中的表达率为13.16%,明显高于Soini等的报道,可能与我们在实验中采用微波辐射有关,但bcl-2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学指标间均无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bcl-2基因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但不起主要作用。有文献报道,突变型p53能代替bcl-2的功能并降低其表达率,二者呈负相关〔6〕。本文p53为阳性的标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仅1例阳性,远低于13.16%总的Bcl-2表达率,但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在肝癌中的表达是否相关有待于积累较多病例后再作结论。
作者单位:程俊波姚和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外科
黄建富、殷凤峙福建省肝胆外科研究所福州市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