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预防疾病进展和随后发生的肝癌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的其他目的是防止母婴垂直传播,乙肝病毒再激活,预防和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肝外表现。那么慢性乙肝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目前主要有两种抗病毒药物,一种是干扰素,另一种是核苷类药物。彻底消灭病毒,永不复发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愿望,但目前的治疗方法还远未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如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有效、规范的治疗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抗病毒治疗)
1、清除病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发展肝硬化的关键,约2%-10%,少数患者可成为肝细胞癌。病毒因子(hbvdna p;gt;2000 IU/ml)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癌的年发病率也从非肝硬化的0.5%增加到1.0%,到肝硬化的3%到6%。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失代偿性肝功能,其5年生存率仅为14%-35%。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预防和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只要适应证符合条件,及时进行标准化的抗病毒治疗。
2、抓紧时间,及时开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这主要是由HBV DNA水平、血清ALT和肝病严重程度决定的。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于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HBVDNA(>20000IU/ml)(相当于105copies/ml);HBV标志物阴性的患者,HBVDNA(>2000IU/ml)(相当于104copies/ml);ALT继续升高两倍以上。应采取抗病毒治疗,排除由药物和酒精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如果乙肝病毒DNA阳性,但不符合上述标准,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已在正常或正常患者的1-2倍的上限,如果发现明显的肝炎症或纤维化(2级或以上),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无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eAg如何,都应积极考虑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可进行肝活检,以确定是否有抗病毒治疗。
(病毒和肝脏位置)
3、药物的选择、使用和监测需要规范抗病毒和低耐药性是药物治疗的两大原则。目前,我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初期应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的药物,但每种药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哪种抗病毒治疗,都应定期随访,并审查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失败情况。如果出现耐药性,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着治疗后指标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医生判断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如病情稳定、转氨酶突然升高、病毒反弹等,应警惕药物耐药性。因此,定期监测非常重要。建议患者每6个月复查血常规、乙型肝炎2.5倍、甲胎蛋白、肝超声、肝硬度检查(如纤维扫描),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HBV DNA。此外,抗病毒治疗不能盲目停止。在疾病得到控制后,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停药。盲目停车可能导致反复加重的疾病。
4、“抗病毒+”的选择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然而,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抗病毒+联合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患者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对于严重肝损伤患者,可适当选择肝保护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采用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肝纤维化。
以上就是慢性乙肝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