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有一定疗效,其中以α一干扰素疗效较肯定, 慢性乙型肝炎HBeAg及HBV-DNA转阴率可达30%~70%,预先短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其抗HBV作用;慢性丙型肝炎HCV-RNA转阴率可达80%,但多数停药后HCV-RNA又转阳.再用仍有效。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急性丙型肝炎早期采用α一干扰素.可以清除HCV-RNA,进而防止慢性化,此说有待进一步观察。阿糖腺苷、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慢性乙型肝炎也有一定作用,但不如干扰素,与干扰素合用,可提高疗效,其中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可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副作用,现国外已不用。病毒唑对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但不如α一干扰素,可作为干扰素治疗的辅助疗法,其主要副作用为溶血性贫血及血胆红素浓度升高。
2.关于降酶药物:血清ALT升高是肝细胞受损的标志之一,运用五味子或齐墩果酸片、五仁醇、五酯片、联苯双酯等,常能使ALT迅速而明显地下降。但停药后易"反跳",其"降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以五味子作动物试验,证明五味子对ALT无灭活作用,没有减少肝细胞膜对ALT通透性的 作用,也没有加速ALT的清除和减轻肝细胞坏死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对ALT的活性产生可逆性抑制,其他降酶药的降酶机理亦类似。因此应用上述降酶药后ALT的下降并不代表病情好转或恢复,仍应按未愈处理,直至停药后无复发,才表示病情稳定。
3.关于护肝药物:病毒性肝炎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是必要的。当前"护肝"的中西药物种类繁多,但其确切疗效多未能肯定,只能酌情选用,用药宜简。若过多或长期大量使用"护肝"药物,不仅不能保肝,反而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功能的恢复。
4.关于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当前对其作用及适合制剂的选择在探索之中,本类药物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有待证实。有报道采用LAK细胞回输联合α一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转率达88.9%。
5.关于重型肝炎的中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治疗主要抓住退黄疸、消腹水、防出血、防昏迷几个环节。
①、退黄疸:有主张以利小便、通大便为主,重用茵陈、黄柏、大黄。有主张茵陈用至60~120g,大黄用至50g,病情好转后减量。对黄疸较深、湿热久滞的,有的用茵陈蒿汤合桃仁承气汤。活血逐瘀用药还有参三七注射液、赤芍、丹参、郁金等。有的认为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牛黄也有好的效果。有报道熊胆粉连用20~30天治疗3倒重型肝炎收到明显效果。
②、消腹水:利水为主,方如五苓散、疏凿饮子、五皮饮等.湿重的用茵陈胃苓汤。有的认为重症肝炎多有痞满燥实之证.主张用大黄、玄明粉、丹参、枳实、厚朴、茵陈、金钱草煎水服,配合茵栀黄注射液可使腹水消退。
③、防治出血;
④、防治肝昏迷: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承气汤为临床常用。有的认为通腑泻火有一定疗效,如承气汤,可能具有排出肠溶毒素,排出多量水分而类似结肠透析、消炎解毒、制止出血等作用。
6.关于丙型肝炎的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尚在探索之中,其分型与乙型肝炎大致相同,可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及证型不明者六型。由于丙型肝炎多经输血传播,易于慢性化,因此有的认为其病机特点是毒邪直入营血、毒邪易聚、肾虚者易感,据此主张治以活血解毒、疏肝化痰、补益肝肾、升举阳气为主。亦有主张以清肝、凉血、泄毒、扶正托邪、化瘀和络为主要治法者。有报道用益肝汤(丹参、茯苓、女贞子、茵陈、虎杖、败酱草、柴胡、郁金、白术各1Og,甘草5g)治疗40例,以活络效灵丹(桂枝、赤芍、桃仁、茯苓、丹皮为基本方)治疗21例取得一定疗效。还有用小柴胡汤或小柴胡汤加茵陈、黄芪,或小柴胡汤加干扰素.而以小柴胡汤对抗干扰素的副作用,或按中医辨证论治加干扰素进行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