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张睿
人种是导致乙肝的“罪魁祸首”,长期以来一直用这个观点来解释亚洲地区乙肝高发病率,然而日前在沪召开的“中韩科技合作论坛”,韩国专家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强调生活习惯才是诱发乙肝之“源”。
这个解释不科学
韩国21世纪前沿研究和发展项目主任俞香淑博士认为,将乙肝看成是一种由于人种所造成的必然,是不科学的态度。
“HBV、HCV病毒的传染也不是所谓的亚洲人带有某种易感染该病毒的基因,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方人吃饭采取配餐的方法,自己吃自己盘里的,而韩国人、中国人、日本人呢,都是共吃一个大碗中的菜,所有人的筷子都在一个碗里夹菜,通过唾液传播的病毒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感染的几率大。中、韩两国人吃辣也是原因之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赵国平院长也表示,这种论断夸大了事态的严重性,将可以控制和预防的疾病视为了一种宿命。
治疗还要地区性合作
据记者了解,目前,乙型肝炎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给无菌体注射免疫疫苗,达到预防目的。但在带菌体的康复方面,至今却没有突破性进展。
据悉,中、韩两国科学家正在谋求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合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解决乙型肝炎高发病率的方法。为此,早在前年韩国李永翊博士就与广西癌症研究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也正在寻求与俞香淑博士的合作,重点研究大量流动人口地区乙型肝炎、肝癌发病率高的问题。
>>>相关链接
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及热带非洲为高度流行区,HBSAg和抗一HBc的阳性率分别为8%~20%和70%~95%;北美、西欧及澳大利亚为低度流行区,人群中HBSAg的阳性率仅2%~5%,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的阳性率为4%~6%;东欧、地中海地区、西南亚及独联体为中度流行区,人群中HBsAg及抗一HBc的阳性率分别为2%~7%和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