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长期持续存在于人体肝脏中的状态。乙肝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性肝病,全球有超过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肝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慢性活动性乙肝和慢性迁延性乙肝。
慢性活动性乙肝是指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导致肝脏持续受损和炎症反应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肝脏的组织损伤程度较轻,但肝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例如肝功能异常、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和血凝功能异常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肝脏疼痛。
慢性迁延性乙肝是指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导致肝脏损伤程度较重,肝细胞逐渐坏死和纤维化,肝脏功能逐渐受损。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在长期的慢性迁延性乙肝患者中,还可能发展成肝癌。
慢性乙肝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例如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卫生条件差、血液制品不安全和不规范的注射操作是导致乙肝传播的主要原因。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合理的治疗可以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并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出现。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和维护性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指使用特定的药物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增殖,缓解肝脏炎症和减少乙肝病毒的载量。维护性治疗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健康,维持肝脏功能的正常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节。戒酒、戒烟、定期锻炼和健康饮食可以维持肝脏的健康和功能。
总的来说,慢性乙肝是一种长期持续存在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为慢性活动性乙肝和慢性迁延性乙肝两种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及早的诊断、合理的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