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新药发布 > 专家视点 >

为什么慢性肝炎病人要定期检查随访

更新时间:2004-10-16 01:49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205
手机版地址:为什么慢性肝炎病人要定期检查随访


  你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些调查统计数字:根据1992年调查,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平均占全国人口1/10,总计有1.3亿人,其中约3000万人是慢性肝炎患者;10%~30%慢性肝炎患者经过10~30年慢性感染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5%~10%的肝硬化患者将发生原发性肝癌。每年因慢性肝炎造成的直接经济费用负担近500亿人民币。

  什么是慢性肝炎?它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有何不同?怎样阻止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定期检查随诊有什么意义?为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先搞清楚一些概念。

  首先,慢性感染是指肝炎病毒感染我们人体后不被我们人体清除,持续带病毒超过6个月,就称为慢性感染。一旦形成慢性感染,我们机体就不太容易彻底清除这个“毒根”了。乙肝病毒感染是否形成慢性感染,很大程度决定我们被感染的时期。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约10%将会转化成慢性肝炎;但在幼儿期感染,则90%会成为慢性感染者。为什么会形成慢性感染?可能是因为我们人体抗病毒免疫存在某些缺陷,当前医学理论还无法明确回答这一问题。

  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是数十年)不同人、不同时期表现可以是千差万别。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不一定会引起机体损伤(发病),病毒与人体之间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处于“和平共处”状态,医学术语称为慢性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无症状携带者多见于幼儿和青年期。有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以发病,造成人体(主要是肝脏)程度不同的损伤。发病越重、越频繁,对肝脏损伤就越重,逐渐消耗肝脏功能,成为肝硬化,部分肝硬化患者容易转化成肝癌。曾经发病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者,我们称之为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发病(肝炎活动)与不发病(肝炎静止)是相互交替的。只有慢性肝炎反复发病,才能造成肝硬化。而肝癌多是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的。无症状携带者与健康人无异,只是比常人多带了种病毒,因无或仅有极轻的肝脏炎症过程,故也无肝硬化之忧。因此,如果我们能早期阻止肝炎反复发作,就可以做到防止肝炎转化成肝硬化,或可减少肝癌发生率。

  如何能做到早期阻止肝炎反复发作呢?首先要早期发现肝炎。与心脏、肺脏这些反应灵敏的器官不同,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因为他属于“忍辱负重”、“默默奉献”一类。肝脏遭受轻至中度的损伤打击,我们可以感受不到任何异样症状。而当我们感到明显不适,如明显疲乏、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时,我们的肝脏已经遭受严重的损伤了,甚至是晚期肝硬化了。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呢?只有依靠定期的检查,包括抽血查肝功能、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如乙肝两对半)和肝脏B超检查等。尤其是抽血检查尤其重要,如肝功能中的丙氨酸转移酶(ALT)是肝炎发病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只要肝脏有极轻度的损伤(病毒性肝炎、药物、放疗、创伤等),ALT就会升高。因此,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检查随访,可以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目的,从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因为部分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可转化成为慢性肝炎患者,对于无症状携带者一般常规要求是至少每6个月要例行检查一次,在自己感到明显不适时(疲乏、恶心等)也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阻止肝炎反复活动的有效治疗方法,当前国际公认的是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它们被称为“治本”药物;在最新一期的权威性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经拉米夫定32个月治疗,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下降了50%;而其他乙肝治疗药物则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它们虽然可以缓解每次发病的程度,但不能阻止肝炎反复发病导致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要求较严格,治疗中的观察与用药调整也较复杂,必须是经过训练的专科医生才能较好把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终止观察过程中,也必须定期随访,看了解病情的专科医生。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随访机制的建立也是当务之急,当前只有部分医院建立了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随访机制,能够满足患者长期治疗和随访的跟踪服务需求,这一工作需要大力推进,将大量慢性肝炎患者管理起来,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作者简介:

  郭亚兵,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1985.7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1996年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小汤山SARS专科医院17病区主任。从事病毒性肝炎基础、临床和教学一线工作近20年。参与完成国家和军队重点基金课题5项。负责医院临床基地实施全球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2项。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肝病 郭亚兵 副教授)

Tags: 抗病毒  随访  定期检查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