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新药发布 > 焦点新闻 > 专题焦点 >

环球时报:肝癌,90%由乙肝引起

更新时间:2005-09-13 16:04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2456
手机版地址:环球时报:肝癌,90%由乙肝引起

新生儿感染最危险 p; 治疗必须先抗病毒
肝癌,90%由乙肝引起

本报记者 薛原



  成军教授
  薛原 摄

  肝硬化平均发病年龄是35岁
  最近,傅彪去世的消息备受关注,很多人为他刚刚年过40就发生肝硬化、肝癌而感到疑惑。但记者在采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助理成军教授时,他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临床中,肝硬化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是35岁,肝硬化患者中6%—15%在5年后会发展为肝癌。
  成军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地区,乙肝病毒感染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80%—9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当然也不是所有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都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关键是要及时控制乙肝。

  控制乙肝有两招

  成军教授指出,控制乙肝主要有两招。
  第一招是保护新生儿。乙肝是通过血液、体液传染的疾病。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新生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最危险,90%以上将发展为慢性乙肝,如果不能控制病毒,大约30—50年后将因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只有三四十岁的原因。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会康复,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
  因此,我国从1992年起把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接种费用,包括疫苗、针管、人工费等均由国家支付。成军教授透露,这一计划成效显著,近期一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免疫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北京和上海,1992年后出生的儿童中,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低于2%,达到了低流行区的水平。但在偏远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乙肝免疫工作还需要加强。
  控制乙肝的第二招是抗病毒。成军教授颇有感触地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大都能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住病情,只要做到这一点,疾病既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也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但许多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不少人以“所有指标全转阴”为治疗目标,甚至不惜卖房子、卖地,说是“走火入魔”似乎也不为过。
  “乙肝病毒很难完全从体内清除。”成军教授说,“因此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不要因为肝功能正常了,就对“敌人”放松警惕。因为尽管病毒被抑制住了,但这些“敌人”还在体内,它们随时都可能再次对肝脏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由于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因此,目前国际上推崇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慢性乙肝进行长期管理,也就是要和乙肝病毒打“持久战”,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转阴,保护肝细胞,使乙肝病毒处于“冬眠”状况。

  贺维力抗乙肝病毒作用强

  成军教授指出,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药物。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疗效确切,但与治疗剂量及疗程有关,持久疗效约为20%—40%。而且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多,适应症也比较少。
  核苷类似物药物见效快,比如贺普丁(拉米夫定)。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口服贺普丁100毫克,2—4周后,抑制乙肝病毒的效果明显,疗效可达90%。肝脏炎症坏死病变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可减缓肝硬化的进展。但过早停药,多数患者会复发。再有,贺普丁长期使用,病毒变异率较高。新的核苷类似物药物贺维力(阿德福韦酯)保留了贺普丁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其不足,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耐药性低,不良反应很少。▲

  人类与乙肝斗争史(相关链接)
  1965年,人类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即乙肝表面抗原(澳抗);
  1970年,人类发现乙肝病毒颗粒;
  1976年,首次报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
  1996年,核苷类似物药物贺普丁(拉米夫定)Ⅱ/Ⅲ期临床研究启动;
  1998年,美国和中国批准贺普丁治疗慢性乙肝;
  2002年,美国批准贺维力(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
  2005年,中国批准贺维力治疗慢性乙肝,并在中国上市。▲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09月13日 第十八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