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bver.com/- 战胜乙肝网

电影投资 和田玉手镯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会员注册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战胜乙肝网>> 文章中心>> 乙肝新闻>> 就医用药>> 内容

从“体细胞治疗乙肝”谈科技新闻报道

更新时间:2009年11月23日20:57:03    作者:战胜乙肝网    文章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点击次数:
手机版地址:从“体细胞治疗乙肝”谈科技新闻报道

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成科普新闻

《新闻实践》供稿  文/姚俊英

2009年11月23日11:0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1世纪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科技成果的报道成了科技报记者以及都市类报纸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笔者认为,记者在报道时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写作手法、内容选择、语言表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

  对科技成果应有理性判断

  如果科技成果报道准确、生动,就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并给决策部门提供正确的信息;倘若报道失实、偏激,或方式不当,就会给读者带来疑惑,给正常的科学研究造成麻烦,甚至导致国家名誉受损,影响社会稳定。

  今年5月2日,“体细胞治疗乙肝”再次在央视新闻联播《我国体细胞治疗乙肝病取得成功并正式应用于临床》的消息中出现,结果在网上引起乙肝患者的广泛质疑,不少患者看了这一新闻而去购买了所谓乙肝生物疗法的药物,最后因为药物无效而频打官司。解放军302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点评说,生物疗法乙肝技术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因此,记者在报道科技成果时,一定要对所采访的成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会误导大众。

  北京科技报等媒体连续整理发布年度“中国十大科技骗局”,可见,伪科技报道仍有一席之地。因此,具备一定的科学修养,以科学、严肃、严谨的态度来报道科技成果,对科技记者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对科学成果的价值判断:一是从宏观上了解某一时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政策;二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对所要报道的科技成果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相关技术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水平;三是在采访时虚心向专家请教,准确了解所要报道的科技成果的创新性。

  科技记者应做好科学家的翻译

  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精确的实验,尤其是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发明,往往生涩难懂。很多科技报道看着貌似高深,结果是专家看了不满意,老百姓也看不懂,当然就谈不上科普了。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科技记者说过:“作为以大众为传播对象的科技新闻,必须把深奥的科技理论、专用术语,用广大读者能够理解的通俗语言进行翻译、解释。善于解释,化深奥为平易,于平易之处见神奇,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关键点。”

  笔者采访过浙江大学一博士研究生有关“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这对大众来说非常抽象。笔者通过详细采访,发现他们的研究其实就是解释了我们每天喝的水是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问题。在写作方法上,笔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给读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我们每个细胞像一座城,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是负责隔绝的‘城墙’,而镶嵌其中的各种膜蛋白分子则是流通物质和能量‘门窗’……据悉,在人体中,目前已经确定的水通道蛋白有11种,其中的大部分存在于肾脏、大脑和眼睛中。李敬源说,水通道蛋白就像人的嘴巴一样,如果蛋白功能被损伤,就像人没有了嘴巴一样,就没有办法喝水。”

  其实,许多科技成果或者科学研究,从表面上看与读者的联系并不密切,但一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就能发掘出其中的实用性,报道也就生动了。

  科技成果报道应体现人文情怀

  科技成果报道常常面对数据和公式,但这并不是说只能是抽象符号的组合。事实上,记者的情感、科研人员的精神、科技成果的社会意义等人文蕴涵,也应该体现在科技新闻中。

  笔者采写过东阳企业家正在研究的凋亡蛋白这一项目,也介绍了研究人员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企业家的研究已经持续8年,经受了时间、资金以及专注力的考验,才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后期的临床实验还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而这位企业家说一定会坚持下去。像这样锲而不舍的求实探索精神,是科技报道应有的题中之义。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报社)

Tags:科技,新闻,报道,体细胞  
责任编辑:战胜乙肝网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