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歧视 > 乙肝歧视 >

就业歧视拷问国人:我们究竟得了什么病?

更新时间:2009-04-10 16:07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6128
手机版地址:就业歧视拷问国人:我们究竟得了什么病?

泛滥的医疗广告是造成全社会“闻乙肝色变”的最大罪魁
就业歧视拷问国人:我们究竟得了什么病?

  ■信报记者 张小伟/文 郑宇/图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乙肝病原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原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摘自卫生部《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就业歧视拷问国人:我们究竟得了什么病?

▲许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刘德华也是一名乙肝携带者。

  刘德华点燃了一把火

  当香港歌手刘德华接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颁发“护肝大使”的证书时,那一刻,他可能自己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为内地千百万乙肝携带者共同的偶像。

  新闻发布会上,刘德华轻轻松松承认自己的乙肝携带者身份后,不仅在到场媒体间炸开了花,就连基金会的官员,也都个个错愕不已,因为他们也并不知道刘的携带者身份,请他出任,这完全只是一个巧合。

  “我定期检查,什么病也没有,身体好得不得了。”面对内地媒体关于“乙肝歧视”的提问,刘天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个词我还没有听说过,香港并没有乙肝歧视啊!”

  也许很多人会心存疑问:刘德华拍了那么多吻戏,乙肝肝毒传染给女演员怎么办?对此,记者在一本由卫生部出版的关于乙肝携带者的宣传资料上看到,如果想通过接吻传染乙肝肝毒,那么一次性至少得吞掉对方5公斤的口水!

  一个乙肝“战友”干脆将自己的网名改成“我爱刘天王”。她说她曾经羡慕过艾滋病毒携带者,因为他们不会被公司、学校要求作体检,他们还有一个形象大使濮存昕,而自打濮大使出任后,整个社会对于艾滋病毒的认知和携带者的包容有了极大的、快速的提升,大家再也不会谈艾色变了。而正因为有了刘德华,她也感到这两年多来,社会对他们的误解,也在逐渐冰释,不再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们了。

  多数乙肝无需寻医问药

  确实,在中国,将乙肝肝毒比喻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恐怕是再恰当不过,说它熟悉,盖因从进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求职,周而复始的体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测你有没有乙肝病毒。没有,你可以尽管去狂欢庆祝;而一旦被测出,那么你就可能遭遇失学、用人单位拒收、爱人离开、朋友疏远等等而变得悲天悯人。说它陌生,那是因为虽然看似人人都可能说出个乙肝的“一二三四”来,但人们似乎忘记了最基本的一点:乙肝和甲肝不是“孪生兄弟”,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甲肝通过消化道急性传播,而乙肝病毒,只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有点类似艾滋病毒,而且,母婴传播的主因是产道挤压时婴儿皮肤破损,乙肝母亲也并非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症,现在用母婴阻断的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母婴传播。

  科学家曾经拿黑猩猩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们让黑猩猩吃下大量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结果黑猩猩并没有感染上乙肝病毒,从而证明了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系统传播。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皓东明确地说,只有两成左右的携带者会演变成慢性肝病,这其中仅4%以内的人会转为肝硬化,而患上肝癌的,更是低于0.4%。80%的乙肝携带者甚至无需寻医问药,“一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比如共用办公室、宿舍、在同家饭堂进餐都不会被传染,这些知识在国内外的乙肝防治指南上都写得非常清楚。" 

  欺骗苍生的医疗广告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研究肝病医疗的专家,蔡皓东医师分析了大众对于乙肝迟迟难以释怀的成因。

  “除了科普宣传的不普及让公众对乙肝病毒一知半解外,铺天盖地的乙肝医疗广告,对于国人对乙肝的盲目认知,起到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蔡皓东说。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很少听闻乙肝歧视案例,而且当时的各项体检,基本不涉及乙肝这一项。1989年,中国曾经爆发过一次较大面积的甲肝疫情,但是很快得到了遏制。进入90年代,各个药品厂似乎集体从那次事件中获得启发,将目光纷纷瞄准了那1.2亿人的医疗药品市场。一时间,电视、报章、杂志对于乙肝药品的广告宣传达到无以复加的密集度。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那时候,诸如像“乙肝具有极大传染性,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危机家人、朋友、同事的安全”、“乙肝若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用药广告俯首皆是。

  公众对于乙肝的恐惧,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被妖魔化过后的乙肝让人人自危,并逐渐形成“乙肝是一种猛烈的传染病”的观念。而真相是,很多无需用药的携带者被拖下了水。因为乙肝发病时才需治疗的特殊性,很多携带者在无需用药的状态下贸贸然用药,反而导致体内病毒变异之后侵入人体,让没有病的人也害上了病,那种一停药就复发的病让携带者们被无限套牢。

  直到2003年由国家工商总局、药管局、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文禁发乙肝广告时,药商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一些黑心药商为规避禁令,更是混淆视听,大打擦边球,将甲肝和乙肝混为一谈,统称肝炎。而那时,社会对于乙肝的恐惧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形成,进而变得根深蒂固,引发了严重恶果: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曾经在一个中等城市做过调查,有超过50%的当地市民不愿意和乙肝携带者共餐。

  消除歧视先消灭无知

  歧视源于恐惧,恐惧源于偏见,而偏见来源于误解。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出台,以及即将生效的《食品安全法》,在法律层面上,乙肝携带者就业权、受教育权正在逐步得到保障,但是要消除长久以来形成的对乙肝携带者的偏见和歧视,仅仅靠几纸法令,还远远不够。

  “就拿之前那两名携带者想做餐饮遭拒的事例来说,你能去责怪餐馆老板吗?如果店老板聘用了那两位携带者,他们将承担莫大的风险。其一是来自餐馆内部,其二是竞争对手,只要有人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这家餐馆可能就只能面临失去消费者、进而关门大吉的结果。换位思考一下,餐馆老板宁可成被告也拒绝,兴许他们也有几分不得已为之的苦衷。”蔡皓东分析说,反观消费者,去不去有乙肝携带者从业的餐馆吃饭,他们有选择的权利。就算不去,也无可厚非,毕竟乙肝造成的恐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知者无过,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在蔡皓东看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公众对于乙肝的错误认知,首先是要他们分清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区别,进而使其了解乙肝的传播特性和方式,让他们不再“谈肝色变”。如何做?

  “一是普法,法无规定者不可为之,法无禁止者皆可为之。中国是法制社会,让公众从相关法理上了解,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大众对于乙肝的看法;二是普及乙肝知识,逐渐消除公众对于乙肝的过度戒备。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蒲永健与蔡皓东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在经历了一系列病毒传染、以“SARS”达到顶峰之后,中国人已经被传染病折腾够了,大众对可能产生传染的病原过度紧张,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现在应当是各相关部门行动的时候了。“就像此前对待艾滋病一样,经过相关部门的长期不懈的科普活动,目前,社会对于艾滋病携带者的态度已经大为改观,其实政府可以借鉴对待艾滋病宣传的做法,更广泛地宣传乙肝知识,使大众彻底摒弃对乙肝的偏见和歧视。”蒲永健说。

  就如“我爱刘天王”所说:“其实,政府请名人为我们代言,并不一定非要请演艺界明星,政界的、商界的各个领域的都可以啊!偏见来源于无知,只有大家都了解了乙肝病毒,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活在阳光下。”

Tags: 就业歧视  国人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