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理)近日,“乙肝病毒发现40周年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庄辉认为,乙肝病毒耐药已成为当今乙肝治疗领域最大的挑战。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指出,在中国保守估计已有超过10万乙肝患者产生了耐药性。重视初治,预防耐药,已成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方向。
耐药成为乙肝治疗的最大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认为,耐药情况一旦发生,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此时即使加大药物剂量或者换药,疗效也不如在初治时就选择强效降病毒、低耐药的药物效果好。同时,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进展、恶化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
据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介绍,乙肝病毒的变异率比其他DNA病毒高10倍左右。据保守估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0万乙肝患者发生耐药。据临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现有的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数据显示,核苷初治患者中不同药物治疗四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拉米夫定71%,阿德福韦酯18%,恩替卡韦低于1%。
见好就收助长耐药性
据庄辉介绍,耐药性的产生跟很多用药不规范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在乙肝患者中存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问题:很多患者在用药上存在着见好就收、吃吃停停的情况。这给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掌握耐药性的发生带来困难。其次,不必要的治疗也加大了耐药的产生,医疗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少滥用抗HBV药物的情况造成耐药。第三,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在初治时没有选择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这给后续治疗带来阻碍。
现在全国很多省市孕妇怀孕时打免疫球蛋白,庄辉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正确,不仅没效果,而且浪费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应给孩子打,不应给母亲打。孩子一生下来马上就打,一百个单位;而对于乙型肝炎携带的母亲,不但要打疫苗,还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对孩子的保护率可达到95%-97%。对于没有打过疫苗的少年儿童应补种。而对于乙肝感染高危人群:乙肝患者的亲属、医务人员等都应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