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bver.com/- 战胜乙肝网

电影投资 和田玉手镯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会员注册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战胜乙肝网>> 文章中心>> 乙肝新闻>> 就医用药>> 内容

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生存状况调查

更新时间:2005年01月29日00:00:00    作者:战胜乙肝网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点击次数:
手机版地址: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生存状况调查


  在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我国的中医学是理论最完整、实践内容最丰富、最有效的医学,中医医疗机构也是我国医疗市场的一支"特种部队"。但对中医医疗机构生存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目前这支"特种部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可以说,肩负振兴中医药学重要使命的中医医疗机构就正站立在水与火并存的礁石上,既能体味到海水样的咸涩,又可感受到火焰般的炙热。

  海水篇

  现状1:中医院与西医院差距逐渐拉大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的刘医生举的例子十分形象:"这就好比是滚雪球的原理,中医医院最初的雪球就小,即使'滚'得再卖力,也赶不上西医医院的大。"

  根据2003年底出版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卫生机构总数为85705个,人员总数为4808640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总数为3840340人;其中,中医医疗机构仅有3801家,职工435082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349274人。

  较大差距还表现在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立上。据统计,在全国县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中,中医医院的比例仅占12.94%。还有,全国的行政县并不是都有中医医院,中医医院覆盖面只有66.145%,而西医医院平均每个县有4.45个。在我国西部地区这种差距更为突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12个省、区中,地方级中医医院仅占西部地区市级数的31%。

  说到底,"缺钱"是中医医院生存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每年面上的基建经费有1000万元,直到2001年原国家计委单列的中医机构基建经费也只有3500万,而全国属卫生管理的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中医医院有2000多家,仍然是"僧多粥少"。中医医院的基建投入与西医医院更无法相提并论,是中医机构与西医机构差距越拉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状2:国家财政补贴有限一家中医医院的韩院长认为,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觉得中医医院没有必要添置太多的检查和治疗设备,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的正宗味道。所以,在中医机构建设和条件配备时,领导一句"经费难",就直接导致了院长的"生存难"。几家中医医院领导普遍认为,在向上级单位申请基建费、维修费、设备添置费等都不如西医医院好张嘴。

  在原国家计委"十五"期间对医疗机构基本建设重点扶持计划中,急需得到补助的中医医院并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扶助计划;西部地区的卫生基建项目,也没有重点补助中医医院的经费;惟一的中医医院建设计划,仅安排到地市以上中医医院,而且资助强度还不及国家级贫困县扶助计划中县级人民医院的资助经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项统计表明,2002年国家卫生事业费为371.68亿元,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1.69%;而中医事业费仅为31.33亿元(其中包括医院经费296,700.69万元、集体医疗机构补助费511.08万元、干部培训费1,648.03万元、处理群众医疗欠费基金104.70万元、其他中医事业费14,299.96万元),而这仅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14%。

  现状3:中医医院不姓"中"

  在北京鼓楼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可以看到,除了主管医师开中药汤剂之外,纯中医方法查房、讨论病例的情况很少见;医生书写住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以及日常的病程记录,也是中西参半;病人所用的一些药物虽然是根据中药经典方剂研制、加工的新药,但均采取静脉输液的给药方法。

  目前,我国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与西医医院几乎无明显的分别。纵观全国近3000家不同等级的中医院,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另一方面,尽管中医医院一直在强调提高中药使用率,但统计表明,2001年全国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

  现状4:假医、骗医、伪科学"外邪入侵"

  目前社会上很多从事假医、骗医、"伪科学"等活动的人,往往打着中医的旗号,他们披着白衣天使的外衣,承包医院门诊,采取各种手段欺骗百姓。长此以往,很多人对中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很多患者反映,特别是在中医治疗肝病、肿瘤、糖尿病、性病、皮肤病等疑难杂病的小广告中,不实宣传非常严重。

  中医专家周超凡教授指出:"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影响了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严重地损害了医生和患者双方的根本利益,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除了加大打击力度,还应该对社会大力宣传医药、特别是疑难病症的科普知识,扶持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加快中医药优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现状5:城乡差距明显200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我国县级中医医院现状》的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有县级中医医院资源水平总体不足,城乡差距较大,财政拨款较少,制约了特色与业务的发展;县级中医院费用低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县级中医医院门诊量微弱下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药品收入比重依然偏高,技术服务收费仍然偏低。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朱佳卿告诉记者:"县级中医院不应该只是一个看病发药的场所,要明确县级中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使之真正发挥龙头作用;资源匮乏制约了县级中医院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市场竞争能力,国家要加强对县级中医医院的资源投入,县级中医医院自身也要解放思想、大胆吸纳和引进民间资本,发展医院,利益共享。"

  现状6:人才流失严重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我国有一批理论与临床造诣很高的老一辈中医药专家,这是中医事业极其宝贵的财富。但这些名老中医多年事已高,有的近年来相继谢世。尽管国家中医局组织了开展了继承工作,但很多中医的独特诊疗技法也就此流失,甚为可惜。另外,根据《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资格考试,且考试内容近一半是西医知识。这也使得那些虽有医术,但只是学徒出身、未受过正规西医教育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

  但最令一些中医医院院长叹息的就是中医医院留不住人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收入低。一些刚刚培养出来的临床骨干不甘于每月仅领取微薄的薪水,纷纷投向了医药公司、药厂。在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登记簿上,每天都会添加很多属于这种情形的中医师。在一些中医医院流行着这种说法:"能折腾的都去公司挣大钱了,能拍马屁的都去当领导了,有路子的都出国闯荡了,剩下的只有在医院里熬年头了。"

  一位保险公司商业医疗保险核赔部经理先前在一家二甲中医医院工作,主治医师的资格也考取了,该拿的证书全拿了,却又放弃了做医务科主任的机会,毅然离开了医院。他说:"我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后悔,中医医院的管理体制太落后,工作环境太沉闷,我不走的话,这辈子也没有太大的发展了。"

  火焰篇

  事实1:国粹集大成者生命力旺盛中医药学是我国几千年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历经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卫生事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有人就把中医药比做"中国第五大发明"。

  有中医专家总结说:"与西医在20世纪的闪光点相比,人们更突出地看到了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论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治人以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包括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的医疗体系。"

  事实2:"性价比"吸引眼球在一些中医医院针灸科,人们经常能看到"人声鼎沸"

  的盛况,去针灸科看病要排队,在病人眼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患者都说:"针灸治疗收费比打针吃药便宜,这是我选择来中医医院看病的原因。"

  北京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一直在搞"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外敷"疗法,据科主任介绍,该疗法每次只需要30元钱,连续贴3次,因其具有良好的疗效,方便、安全、无创的治疗手段,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应该说,正是中医中药划算的"性价比"吸引了病人的眼球。

  事实3:医保政策得实惠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参保人员看病就医,除个人已经选定的4家定点医疗机构之外,还可选择全市定点中医及专科医院就诊。另外,经过综合评定,取得A类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同样可以直接就医。2004年5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被评定为A类定点医疗机构,成为北京的第一家进入A类的中医医院。

  2002年1月,有关部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研究决定,参加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北京中医医院、广安门医院、护国寺中医医院、东直门医院四家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针灸科病房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降低50%,即650元起付基金。

  事实4:国际"中医热"持续升温中医专家李致重指出:"来自西方'回归自然'的强烈困难,是西医通过反思,发现不足,寻求互补的必然结果,是西方要求中医堂堂正正走向世界的客观、历史原因。可以预见:保持特色,发扬优势、完善自我,将是中医与西医在各自发展中的共处守则。"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学术交往频繁,贸易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正不断提高。

  近年来,通过政府机构和民间人士的努力,中医药国际合作气氛日益融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和亚洲的孟加拉、格鲁吉亚、韩国、蒙古、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非洲的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欧洲的白俄罗斯、克罗地亚、意大利、摩尔多瓦、俄罗斯,美洲的秘鲁,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专门签订了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并分别和意大利、克罗地亚、摩尔多瓦等国卫生部就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签署了协议,与54个国家的卫生合作协定中有中医药合作条款,这标志着中医药和海外政府间的合作得到加强,中医药国际化走向了新阶段。

  事实5:部分民营中医医院成"气候"

  民办中医医院已经成为我国中医事业的生力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于生龙说:"疗效促进了民营中医医院的壮大发展。"

  "河北现象"一度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河北省中医肝病医院的发展有传奇色彩。靠着院长耿兰书"一招鲜"治疗肝病的绝活儿,该院从1997年正式对外开诊至今,国家没有给予任何投入和补贴,医院占地面积从当初的12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3亩,盖起了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的大楼,职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多,病床数量翻了一倍,日门诊量也翻了一倍。

  还有,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特色诊疗站住了脚;长春英平集团有限公司也是从一家小小的风湿病中医专科医院发展成为一家集团公司,在全国拥有了50多家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强调,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角度看,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不仅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因此,发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实6:中医药适合中国国情需要客观地讲,与西医相比较,中医从宏观着眼,重在综合;西医从微观着眼,重在分析。两者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在临床和保健工作中各展所长。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以,中医医院从小处着眼,以小搏大,也能赢得患者,成为赢家,而且这也更适合国情的需要。所以说,中医中药在社区大有可为。

  北京中医医院是全国知名的医院,该院从2001年开始尝试"大医院进社区、中医进社区"的模式,既满足了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又普及了健康知识和医学常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院长王莒生说:"中医可以实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又具有简、便、廉的优势,容易进社区,容易进家庭,符合国情。"

Tags:中医  
责任编辑:战胜乙肝网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