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乙肝检查 >

小儿GPT升高不一定就是乙肝

更新时间:2013-02-18 21:52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4234
手机版地址:小儿GPT升高不一定就是乙肝
唐美芳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儿科副主任、教授

  通常人们发现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GpT)升高,就会认为是传染性肝炎(即病毒性肝炎)。其实临床上除了病毒性肝炎可引起GPT升高外,许多因素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尤其在儿科。由于小儿肝细胞的分解、储存、生物转化及解毒功能都较成人弱,对各种酶的合成能力较差,内质网膜的活力低,胆汁中胆酸生成少,当炎症、胆道梗阻时,胆汁排泄易发生障碍,各种原因的感染、中毒、代谢异常、先天性酶缺陷等因素都可导致GPT升高,肝脾肿大。
  引起小儿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有:
  各种感染
  细菌性感染 如胆道感染、腹腔感染、肝脓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肠杆菌及其内毒素致败血症,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容易造成中毒性肝炎。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感染控制了,肝损亦可改善。又如伤寒,常可并发肝功能损害,伤寒治愈后肝功能也可改善。
  病毒感染 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常见病毒为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其他还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及一些肠道病毒。甲型肝炎在学龄儿童中较多见,乙型肝炎在婴幼儿中以母婴传播为主,戊型肝炎在小儿中呈亚临床型,丁型肝炎常重叠于乙型肝炎基础上,巨细胞病毒是婴肝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小儿急性肝炎一般采用卧床休息、隔离、合理饮食、静脉点滴茵栀黄或门冬氨酸钾镁并补充能量、维生素C等,一般经2~3周,病情可逐渐好转,肝功能改善。如慢性乙型肝炎,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可加用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等治疗。目前抗病毒药有干扰素、拉米夫定(贺普丁)、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磷甲酸钠、抗乙肝转移因子、苦参素等,但要注意它们的副作用。磷甲酸钠可引起可逆性肾功能损害;干扰素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脱发、白细胞降低;贺普丁目前在我国还未在小于12岁的儿童中推广使用,因此如需要抗病毒治疗,必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应用。
  药物引起的肝损
  由药物引起的肝损在临床上通常被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一些抗结核的药如异烟肼、利福平,抗精神病的药如氯丙嗪,抗生素中的红霉素、氯霉素,抗癫痫药异戊巴比妥,抗霉菌的酮康唑等等,都可引起GPT升高。治疗原则为停用一切可引起肝损的药,如病情不允许停药,可改用对肝毒性小的药物,并给予肝得健、谷胱苷肽、凯茜莱,补充维生素C、B等,帮助肝脏解毒。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如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常因GPT持续升高而被家长送往肝科就诊。但血清肝炎病毒标志全为阴性,进一步追问病史,发现其有站立不稳、易跌倒等症状,查血清肌酸磷激酶增高,肌电图高度异常,此为遗传性疾病,预后较差。
  又如铜代谢异常引起的肝豆状核变性,在儿科常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急性溶血伴肝功能衰竭,病原学可全部阴性。查血铜氧化酶低下,角膜K-F环阳性,可作出诊断。此病早期发现可用D-青霉胺控制病情发展,晚期预后极差。
  其 他
  可引起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的疾病还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2~5岁的小儿多见,可有发热、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高,并伴有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治疗以对症、抗凝为主,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此类患儿当进食蚕豆或蚕豆开花季节,就会出现溶血现象,伴胆红素升高、GPT增高。
  引起肝脏损害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心衰、心肌缺血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侵犯肝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元累积综合征等等,都可致GPT升高、肝肿大。因此,小儿肝功能损害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能跟着广告乱用药。2009-05-15
  (作者每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Tags: 小儿  GPT  谷丙转氨酶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