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新闻 > 就医用药 >

千万别信乙肝快速“转阴”说

更新时间:2013-05-30 11:04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3019
手机版地址:千万别信乙肝快速“转阴”说

  陈小姐两年前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一直没有治疗。前两天,她从广告上得知,某门诊部自称采用“三针疗法”,每针一百块钱,三针即可以让大三阳、小三阳转阴。于是满怀信心地来到了该门诊部。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前后花了6、7千,但乙肝病毒检测化验单上,显示的还是“大三阳”。

  尽管国家已发布数个法律法规禁止发布乙肝广告,然而,还有相当数量的医院和企业发布虚假医疗广告,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打出“快速转阴”“彻底治愈”“告别药物”等旗号诱导公众,不但损失钱财,还可能延误治疗、危及健康。对此,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晧东教授表示,只要了解正确的疾病知识,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宣传都是骗人的。

  蔡晧东介绍说,近年来,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陆续上市,使该病逐渐成为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全球因乙肝病毒感染死亡的人数也从每年100万人减少到了每年60万人,许多乙肝患者从中获益。但是,蔡晧东也坦言,这些药物尚不能清除乙肝病毒,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恢复肝功能,阻止疾病向肝病晚期阶段如肝衰竭、肝硬化等发展。可见,乙肝仍然是一种很难彻底治愈的疾病。

  那么,乙肝的治疗为什么那么难呢?

  首先,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都是婴幼儿期感染的,乙肝病毒在机体免疫功能还不能认识它们时“乘虚而入”,免疫系统把病毒当成自己的“朋友”,和病毒“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这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耐受”。

  第二,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很快在肝细胞内形成了一种完全闭合的环状双股DNA——cccDNA,也就是医生所说的病毒复制“模板”。这种病毒基因一旦形成,不仅像野草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肝细胞里,很难完全清除,而且像乙肝病毒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繁殖着病毒的后代,再播种新的“种子”。科学家通过数学模式对这种cccDNA进行研究发现,至少要使用有效的手段长期抑制它们达14年以上,才能使这种cccDNA完全耗竭。而这个病毒“耗竭”的时间只是一种推测,很可能需要更长期的甚至终生的抑制。如果中断对它们的抑制,它们很可能重新复活。

  第三,乙肝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当病毒变异后,别说一些药物可能对它们失效,就连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更加不易识别,只能任凭它们“藏”在肝细胞里作恶了。

  第四,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干扰素只能使不到1/3的患者达到病毒抑制,而且副作用较大;而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清除病毒,需要长期治疗。而长期治疗,病毒则可能发生变异,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因此,我们对乙肝治疗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指望几天或几个月的抗病毒治疗,就能完全治愈慢性乙肝或清除乙肝病毒。”蔡晧东表示,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患者也要做好和乙肝病毒打“持久战”的准备。

  最后,蔡晧东强调,只要人人都能正确认识疾病,掌握科学知识,就能识破虚假广告的真面目,避免上当受骗。与此同时,也能让虚假广告失去生存的土壤。蔡晧东提醒说,乙肝治疗宣传的真实性可用如下方法鉴别,即:“不看广告,看疗效”。不管所宣传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治疗机制如何故弄玄虚,虚假广告的共同特点是夸大疗效。如果宣传的疗效是“表面抗原转阴”“大小三阳转阴”,则必定是虚假广告。

Tags: 转阴  虚假广告  蔡晧东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