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携带急性发病者被误当作急性乙肝,真正的急性乙肝,预后良好,80%以上都可自愈,不留下隐患,整个过程3-5月即可完成。
我国乙肝人数超过一亿,约占世界乙肝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国乙肝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乙肝患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应该熟知和掌握的,简介如下:
1.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特点是父系或母系一方有乙肝,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这样代代相传,乙肝人数成倍递增。
我国乙肝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是公认的,但是,这种家族性的垂直传播所占总体比例却是没有统一定论的,搞清其确切比例并非一件易事,从我们随机调查的184位乙肝患者情况看,单凭患者首诊口头提供的资料,能够明确说明其乙肝家族倾向的只占乙肝患者比例的40%-50%左右,但是再对其他初次调查否认家族倾向的乙肝患者进行“寻根溯源”式的追踪调查,发现患者的家族倾向实际占到70%以上。基于此原因,目前并不提倡在广大城乡开展无目的乙肝普查,这些普查可能会发现相当一批“潜伏”的乙肝家族,一旦都被发现,会带来一连串难以想象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家族传播乙肝的方式以母婴垂直传播最为常见和公认,一般认为母亲乙肝“大三阳”,其所生子女,在未进行免疫保护的情况下,几乎100%都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父亲为乙肝,所生子女约有三分之一也会成为病毒携带者。从这个结果看,阻断乙肝家族性的垂直传播是我国根治乙肝的基本策略,只有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一个不拉地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免疫保护,我国乙肝才会基本得到控制。
2.经典模式的乙肝相当普遍,但是各种非经典的乙肝也并不少见,特点是乙肝的“原装”模式“大三阳”为数众多,而乔装打扮后的“变异”模式也越来越多,后者有很大欺骗性,给临床带来不小的麻烦。
所谓乙肝的经典模式就是所谓的乙肝“大三阳”连同乙肝病毒DNA同时阳性,说明乙肝病毒结构完整、规范,是乙肝现症感染“原装”模式,但是乙肝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翻新的各种治疗以及客观环境的改变,其经典模式也在悄然变化,过去认为乙肝“大三阳”一旦转为“小三阳”,预示着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现在看来,并不那么简单,乙肝病毒非常狡猾,随着岁月流失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病毒也会发生变化—适应新环境,医学上称其为“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变异相当普遍,这种变异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变化,变异可发生在不同的乙肝病毒基因片段,导致的现象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会出现极不规范的乙肝,如e抗体阳性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乙肝、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乙肝、乙肝五项指标全为阴性的乙肝等等,变异后的乙肝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使乙肝变得更加复杂。从我们调查情况看,乙肝病情越向严重发展,这些病毒变异引起的非经典性的肝炎形式就越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乙肝“小三阳”的几率达到34%左右,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癌患者,其乙肝病毒形式更加复杂,有“小三阳”的、也有单纯核心抗体阳性的,总之,我国乙肝患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必须更新知识和观念以适应医学的发展。
3.南方沿海地带高发、农村高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发病率各不相同。
我国乙肝分布的特征是沿海高于内陆、东部高于西部、农村高于城市,两广、浙闽、台湾沿海地区乙肝高发,台湾地区乙肝阳性者曾占总人口18%—20%;藏族乙肝病毒携带率最高(26%左右),汉族为15%左右,维吾尔族为3%左右。我国内陆农村乙肝阳性者10%以上,城市8%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乙肝阳性者大部分都已被察觉(入托、上学等查体时),但是农村大部分阳性者尚未被察觉。乙肝的病例数依然呈上升趋势,因为彻底治愈的乙肝人数几乎没有(澳抗转阴、病毒被彻底清除),而新的患者不断被发现,各种健康查体分布在各个年龄段,是乙肝的可能总有一天会被发现。
4.各地乙肝患者所携带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并不相同;没有一个患者病毒的基因排列顺序是完全一样的。
HBsAg的亚型分布因地域、时间和民族而异。我国汉族以adr为主,adw次之;少数民族以ayw居多ayr罕见、国内调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亚到具有一定民族性,汉族的adr为多,adw次之;蒙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都是ayw亚型,几乎无ad亚型者,这对乙肝病毒的传播和演变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乙肝的流行特点表明:不同民族、种族,乙肝的发病率不尽相同,这可能和乙肝病毒亚型有关,以我国为例,藏族人携带乙肝病毒比例最高(达到26%左右),维吾尔族最低(3%左右),因此研制乙肝疫苗和治疗用药,必须考虑这些病毒亚型,作到有的放矢。
5.现存乙肝病例几乎是清一色的慢性病例,真正的急性乙肝并不多见。
乙肝不象其它疾病那样先有明确急性期,后转为慢性,病史明确,典型的急性乙肝(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临床上并不多见,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携带急性发病者被误当作急性乙肝,真正的急性乙肝,预后良好,80%以上都可自愈,不留下隐患,整个过程3-5月即可完成。目前实际通过体检发现的、来往于各个医院、诊所的无数的乙肝病人几乎都是慢性乙肝,绝大多数根本没有明确的急性期,究竟何时感染的乙肝病毒,谁也说不清,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病变和结果往往都是在“暗箱操作”、不知不觉中进行,特点是隐性感染和亚临床表现。
6.绝大多数乙肝处于“静默”状态,病情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患者一般都是在偶然查体时被发现。
一个人如果自小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成为慢性携带者,这个携带过程有可能是终生的,有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度过,但是一生中势必要过几个查体关,如入托、上学、参军、就业、结婚等等,如果确实带有乙肝病毒,总有一天被发现,被发现时,绝大多数人仅仅就是慢性病毒携带者而已,尚不能算作乙肝病人,但是也有少部分人第一次发现就都可能是肝硬化,以前肝脏慢长的病变过程,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发展而来。多数乙肝患者并无明显不适,一旦查体发现其有乙肝时,几乎都不能相信这是真事,只有在复查多次后,方能接受,接受的同时,预示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已经开始。老年人,尤其是在农村,可能一生也没有机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他们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轻度乙肝,很可能一辈子不知不觉平安度过。
7.一般接触,甚至于夫妻生活都很难得乙肝,和乙肝患者共事、共餐很少被传染而发病。
国际上把乙肝列为性传播疾病,但是,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尚难以认同,我们调查了263位乙肝患者,条件是32-65岁,已婚,婚龄5年以上,其配偶同为乙肝者只占7%左右,但是其配偶感染过乙肝的几率较高(核心抗体或/和表面抗体阳性),达到72%,说明性接触可以传播乙肝病毒,但是传播导致成为乙肝患者的概率很低。同理,我国乙肝患者人数众多,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乙肝病人接触以及接触乙肝病毒再所难免,如果这样接触都会被传染上乙肝的话,我国每一个公民,岂不都是乙肝患者了吗?其实,一般的接触很少被传染JcL肝,如果你是按照计划免疫,完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话,那就更不必担心会被传染上乙肝了。
8.婴幼儿是乙肝病毒成功入侵的理想对象,乙肝病毒入侵成人往往自取灭亡。
乙肝病毒威胁最大的是小孩,年龄越小,威胁越大,威胁大小和感染者的年龄呈反比,对胎儿影响最大,怀孕时造成的宫内感染,很难预防,出生后几乎100%成为慢性乙肝,新生儿、哺乳期的小孩,都是易感者,一旦被感染,终生受害。相反,成人感染的威胁就要小得多,如果200毫升乙肝患者的献血输人健康成人,大约50%的人会得乙肝,接触感染乙肝病毒,只有2%左右的健康人会得乙肝。
9.城市患儿呈下降趋势;农村患儿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有差异。
近期上海某区调查儿童乙肝发病率,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2%以下(15年前阳性率为8.4%),但是,河南信阳某地区农村儿童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却达11.7%,影响到这一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是否接种了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在上海市的普种率达到97%以上,但是信阳地区普种率不到50%。
10.病情加重的原因有主客观两种,主观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
乙肝患者确有少数患者向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于肝癌方向发展,其客观原因是遗传因素、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病毒基因变异、叠加新的肝病毒等等;主观原因是患者自己折磨自己和胡乱用药。客观因素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主观因素却是人为成的,可以杜绝。所谓患者自己折磨自己,主要是指患者不能正确对待这个疾病:过于紧张者,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身心倍受煎熬;过于乐观者,放任自流、酗酒纵欲,不加理会。再加上胡乱用药、轻信广告、旁人引诱,今天用这药、明天用那药,恨不能把天下治乙肝的药物用个遍,如此看来,病情加重,一半原因是客观造成的,另一半原因却是人为造成的,本来没有什么的普通疾病,经人为的胡乱折腾,也变成了缠绵不愈、病情恶化的顽疾。
11.目前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可以不用特殊治疗的病毒携带者。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一亿多人,他们体内存在复制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乙肝病毒,从理论角度讲,病毒在肝内存在必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药物治疗彻底清除病毒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对病毒携带者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长期和大量使用药物,可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使乙肝病毒携带者雪上加霜。目前没有把病毒携带者划归乙肝病人的行列,既然不属于病人,也就谈不上用药治疗。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尚存争议,也有不少人主张积极治疗,并提出不少相应的治疗方案,但是尚未得到公认。
12.现已被发现的患者人数有限,未被发现的患者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现在我国究竟有多少乙肝患者,这绝对是个未知数,世界卫生组织说我国有乙肝2亿多人,占了全世界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一,这恐怕有点夸大、失实了,我国1995年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范围的抽样调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8%,依此来推算全国,总的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一亿三千万人左右,这一亿三千万人到底都是谁,能不能搞个水落石出,难度极大,实际运做不现实,目前“潜伏”的乙肝患者存在于社会的任何一处,一些偶然的查体使一个一个潜伏”者被发现,所以新的乙肝患者仍然不断涌现。
13.某人一旦被发现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几乎都开始进行各种治疗,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是并无症状,肝功也完全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尚不能算做乙肝病人,既然不是病人,自然也没有必要用药治疗,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一亿三千万人以上,其中携带者一亿左右,真正够得上病人的也只用三千多万,病毒携带者不需治疗,但是,这些科学结论和意见,管不了多少用,得了乙肝,都知道是乙肝表面抗原(澳抗)闹的,罪魁就是这个表面抗原阳性,因为有了它,才使自己不能上学、不能工作、不能结婚,自然拼上命来也要把它搞掉,因此,十年前的医学界大胆、却是盲目地把表面抗原阴转类为治愈标准以及衡量治疗效果、治疗药物是否有效的标志,但是各种西药、中药,轮番攻击,乙肝表面抗原纹丝不动,后来不得不宣布不能以表面抗原转阴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这样以来,预示着乙肝这顶帽子戴上就搞不下来了,广大患者哪信这个,你说治不了,总有人能治得了,电视、报纸里的广告、“特色诊所”里的专家都说能治得好,那就奔他们而去吧,这个不行再试那个,总有一个可以吧!四月份接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23人,无一人没有治疗过,有的打过干扰素、有的吃过多种中药,无一人乙肝表面抗原经过治疗而转阴。
14.几乎所有的药物最多也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想要彻底摘掉乙肝这顶帽子还为时尚早。
我国目前治疗乙肝和我国国情、经济状况极不协调,也不相称,治疗乙肝有点“超前奢侈消费”的味道,洋人说某药治疗乙肝有效,我国就及时引进,价格十分昂贵,用了一阵,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疗效太差,什么阿糖腺苷、膦甲酸钠、阿昔洛韦等等火了几把后,现在已是淘汰不用了,现在流行的干扰素的命运可能也不会好到哪去。中药制剂更是多如牛毛,虽然在缓解症状、恢复肝功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中药制剂依然层出不穷、品种无限,但是疗效及作用更不明确,尽管各种宣传把美丽的辞藻和理想中的疗效,一股脑地加在这些中药制剂上,但是,从这些中药制剂必定还只是“夹生饭”,还不够成熟,从其如同走马灯似的频频更换。来去匆匆的现象看·其实际疗效便可略见一般。最新的第二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啶、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其对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疗效确切,但是,也仅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不是彻底清除的作用,一旦停药,“反跳”率极高,因此,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病毒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非万能的。
15.对待乙肝的处理办法和社会氛围与别的国家和地区迥然不同。
我国将乙肝列为第二类传染病,社会上几乎一致认为乙肝是种可怕的传染病,乙肝患者在就业、上学、参军等等涉及到个人前程的重大人生抉择时往往受到限制和歧视,通往成功之门拒之人内;在国外和港台地区,乙肝并没有被视为可怕的传染病,乙肝患者就业、学习等机会和常人一样。我国对于乙肝竭尽全力地治疗,而预防工作尚不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有是国外新问世的、有苗头的乙肝新药,我国就会及时引进或模仿,与此同时,我国自己研制的各种中药制剂不断涌现,而各种非准字号药物成千上万、不胜枚举,不论西药还是中药,价格一路攀升,让广大患者难以承受,但是价格仅几元钱的乙肝疫苗却得不到普及和重视,我国乙肝疫苗的曾种率仅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左右,但是每一个被发现澳抗阳性的乙肝几乎无一例外地展开各种治疗;境外(例如港台地区、日本、新加坡等等)乙肝疫苗的普种率达到95%以上,而治疗药物只有几种,普通的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并没有花钱治疗,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乙肝数量在减少,人口寿命在延长,为什么?预防为本,治疗为辅,是对待乙肝颠之不破的真理。
乙肝在我国确实是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但是又是一个普通的疾病,其疑难性更多地表现在人们长期 对其形成的误解和错觉之上,上述说明对于人们正确看待乙肝、纠正那些误区,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