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查
总蛋白:76
白蛋白:45
球蛋白:31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6
前白蛋白:232
直接胆红素:4.1
总胆红素:11.7
直接/总胆红素比值:0.35
ALT:10
AST: 13
碱性磷酸酶:104
R-谷氨酰基转移酶:15
总胆汁酸:2
胆碱酯酶:8905
乳酸脱氢酶:171
5’—核糖核酸酶:5
腺苷脱氨酶:14
尿素:4.0
肌酐:65
尿酸:300
葡萄糖:5.4
血检
白细胞:3.71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60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2
淋巴细胞百分比:0.297
淋巴细胞绝对值:1.10
单核细胞百分比:0.100
单核细胞绝对值:0.38
嗜酸细胞百分比:0.001
嗜酸细胞绝对值:0.00
红细胞:2.99
血红蛋白:91.00
红细胞压积:29.40
红细胞平均体积:98.4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1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30.6
红细胞分布宽度:14.9
血小板:362.00
血小板压积:0.333
血小板平均体积:9.2
血小板分布宽度:9.8
大血小板比率:19.7
丙肝病毒核酸定量:﹤15
B超所见:
大小:尚可
形态:尚可
回声:增粗、条索样
轮廓:欠清晰
肝边缘角:稍钝
肝内管系:欠清
门脉内径:10mm胆总管内径:4mm
胆囊:大小:正常 壁厚:3mm 囊壁:稍毛糙 囊内厚声:尚可
脾脏:肋间厚:27mm 长径:90mm
超声提示:肝实质弥漫性损害(结合临床)
丙肝类型:2a型
Fiberscan: 正常
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有许多,需进行综合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选择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高糖食物。药物治疗常用保肝药物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肝泰乐、肌苷、辅酶A等等,可以选择几种联用,有一定的效果;强力宁或甘草甜素具有类固醇样作用,有抗病毒作用,可诱导产生γ干扰素,还能保护肝细胞膜,减轻肝细胞损害。此外中药制剂如联苯双酯。齐墩果酸等也可选择应用。还有免疫促进剂如胸腺素。转移因子及干扰素等,可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有助于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